本报记者 李新和 董柏生
“别看村官小,小贪巨腐也不少”。近几年来,许多群众对个别村官贪污腐败行为既愤恨又无奈,怨言纷纷,上访不断。
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已成为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近年来,我市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制度,遏制农村腐败和侵害群众利益行为:
早在2007年,市委、市政府就在全市农村推行了“民主定事、制度理财、群众评官”制度,并在全市103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了“三资”代理服务中心。
2010年3月3日,我市全面推行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全市所有的1887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和村两委一起,形成了新农村建设的“三驾马车”。同时,全市行政村还建立了“四议两公开”民主决策工作法,党务、村务公开,村财公开,民主决策在全市农村全面实施。
今年4月22日,我市印发了《焦作市基层党风政风监督机制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依据《河南省基层党风政风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办法(试行)》又规定九个方面47条内容,焦作的监督机制力度前所未有。
不仅如此,今年5月,市委又出台了《关于规范全市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办法》,并向社会公布,这一举措引起全国各大媒体关注。6月24日,市纪委召开专题会议,决定在全市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治理,并开通了举报电话。
制度的笼子,规范约束了权力的肆意滥用。但是,在具体操作中,我市还对一些具体的村务事项划出了明确的“红线”:从制度和程序入手,严格规范了农村土地租赁承包、集体资产处置以及公益事业的经费筹集、工程发包等重大事项的实施,明确了村级建设项目实行招投标,涉农财政投资项目和30万元以上的村级投资项目,全部进入县级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进行公开招标;3万元至30万元的项目,由乡镇组织公开招标;3万元以下的项目,由村两委组织公开竞标,乡镇参与监督。
一系列机制的出台,不仅给村官戴上了“紧箍咒”,净化了农村的治理环境,激发了广大村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而且有效地遏制了当地党员干部的腐败行为和腐败苗头的滋生。
修武县七贤镇白庄村党支部副书记张铁楠2008年4月通过考试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他于2010年4月自筹资金17万元在白庄村东地建设养殖大棚1座,饲养肉鸡,当年获利5万元。在张铁楠的带动下,已有11家农户从事肉鸡饲养,平均每棚年获利8万余元。如今,在村两委的支持下,该村农民已经走上了致富路。
与此同时,一份资料也显示,我市对城中村、城郊村、拆迁村、经济强村等进行了制度监督,以定期巡查和突击巡查方式,查处了一批村党员干部。武陟县小董乡一村党支部书记赵某,利用村建设农民新居之便,收受承建方5万元,后被判刑入狱5年。
去年,市纪委着手查处“小官大贪”,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稳定。
今年上半年至今,我市已查处基层腐败案7起。
牛志齐是博爱县孝敬镇张村党支部原书记。2008年8月,他借村里架高压线路的机会,讨要赔偿11.5万元,并现金收取。牛志齐不向镇会计工作站报账,私自兑付给农户。同月,牛志齐还私自将县农业局配发给该村的沼渣沼液抽排车抵村委会欠账,还擅自将村委会空调私用。今年5月7日,博爱县纪委给牛志齐党内警告处分。
2011年4月,温县祥云镇太康村党支部原书记、村委会原主任冯国永勾结温县联盟合作社的张某某、闫某某(已另案处理)等有关人员,拟制虚假申报材料,虚立扶贫项目,先后多次开具虚假发票,到县财政局报销,套取国家扶贫资金,并将套取的资金私分,其行为已构成贪污罪。温县人民法院依法判处其有期徒刑5年。2015年5月5日,温县纪委给予冯国永开除党籍处分。
据统计,2014年11月针对农村基层干部在征地拆迁补偿、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惠民政策落实方面问题,加大对《关于进一步规范村级事务监督管理的意见》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规范村级事务监督管理。同时,结合信访和专项检查,在征地拆迁、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和惠民政策落实方面,共查处违法违纪问题162起,党政纪处分163人,移送司法机关12人。
我市以基层党风正、政风清为目标,以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为重点,加强监督管理,使广大农村清风拂沃野,正气扬怀川。据统计,全市去年农村上访率下降了16个百分点,80%以上的村实现了和谐乡村的创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