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谢亚飞
近年来,山阳区法院以提升司法效率、方便群众为出发点,以小额诉讼为突破口,将快、简做实,书写法院工作新篇章。今年年初以来,该院小额诉讼收案121件,其中调解结案35件、撤诉结案86件。
电子平台速裁:走在潮流前列
远在广东的网友“阿痞哥”在山阳区法院网络交流平台上提出无法亲自到法院办理诉讼手续,也无法参加案件审理,问能否以不出庭的方式进行开庭。法官当即答复可以用QQ、微信、远程视频等电子平台进行审理。
“我们对案件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双方争议不大、标的额又比较小的案件,俗称‘芝麻案’,通过当事人申请,经法院审核符合要求的,可以通过电子平台办案。电子平台速裁,一方面不受距离约束,方便当事人诉讼,节约诉讼成本,提高法院办案效率;另一方面,电子平台速裁通过网络系统将审理过程中的声频和视频资料进行全面采集并存储,便于同步直播和远端监控,也可在庭审结束后进行回放,有利于推进司法阳光,确保司法公正。”该院民二庭庭长康福军说。
针对“80后”“90后”在外地工作或居住的当事人、怕上法庭的年轻人,山阳区法院采取“电子平台速裁法”。该电子平台包括微信视频、QQ语音、手机短信、视听电话、远程视频等,多途径、多手段,随时随地对当事人进行高效调解。
当庭速裁:急群众之所急
“我还想着钱要不回来了呢,没想到效率这么高!真是太感谢樊法官了……”日前,和某收到第一笔还款时,高兴地给主审法官打电话道谢。
2014年10月15日,毋某向和某借了一笔钱。借款到期后,和某多次找毋某要求还钱,毋某都不还。2015年3月19日,和某一纸诉状将毋某告上法庭。
承办法官拿到卷宗后,考虑到原被告双方都在场,且诉讼标的金额较小,事实清楚无争议,承办法官当庭进行了调解。经调解,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由被告毋某分期归还所欠原告和某的钱。
小额诉讼速裁基本上都是金钱给付类的案件,且多以调解或者撤诉结案。相较于审判,调解时法官多会放宽限制,常以人情化的关怀,让每个当事人都感受到司法阳光的温暖。例如,对经济困难的被告,法官会为其“求情”,以分期还款的方式或者少还部分款项来进行调解,最大限度地让当事人都满意。
以最简便的审理方式,有效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纷争。该院对争议小、原被告双方同时在场的案件进行当庭调解,既节约了当事人的时间,又实现了审判资源配置的优化。当庭速裁效率非常高,大多数案件都能得到即时化解,真正实现急群众之所急。
巡回审判速裁:服务群众零距离
俗话说养儿防老,家里有几个子女,后半辈子就算是无忧了。程大叔和老伴儿张大娘育有三儿一女,老两口年轻时没少被人羡慕。可花甲之年的两位老人提起几个子女,却是叹着气说:“我们老了,干不动活了。他们忙,平时没时间来看我们,现在生活费也都不给了。”
该院冯法官认真分析案情后,考虑到老人出门不方便,决定将小额诉讼速裁与巡回审判相结合,到当事人所在村庄现场办案。随后,冯法官找到被告,一起在程大叔家里进行调解。冯法官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地做被告的思想工作,最后被告都非常愧疚,并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3个儿子当场同意每人每月支付给父母300元的生活费,并商定如果父母生病,4人要平摊医药费、轮流照顾老人。旁听群众也很受教育,纷纷表示赡养老人是儿女应尽的义务,都应该遵守。
该院对涉及老年赡养费的小额诉讼案件,全部到老人住所地进行巡回审判。今年年初以来,针对老年人的赡养小额诉讼案件,该院当天立案率达100%,案件平均审理天数为10天。
除了为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外,该院法官还驱车到辖区内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或者为工作繁忙、无法到法院参加开庭的当事人巡回办案,避免了当事人多跑腿,实现了服务群众零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