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参考·悦读 上一版3
沈从文的木讷
花草精灵
月亮的旅途
说说历史上的那些“车”
父亲的“月饼人生”
雅雨之城
青春的阵痛
异国中秋情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9月2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说说历史上的那些“车”

作者:□刘绍义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在古代,车,不但是重要的交通工具,也是人们财富和地位的象征。从4000多年前黄帝创造第一辆牛车起,车,就具有这种特殊的价值使命。

  最古老的车当然就是牛车。牛车这个笨重的交通工具,在历史上曾经几度辉煌。牛车虽然慢,但它行进起来非常平稳、安全,车上还可以障帷设几,让人们任意坐卧,所以,牛车在东汉时期非常盛行。

  牛车在秦朝时叫“大车”,唐朝时叫“长檐车”,宋朝时叫“太平车”。牛车在历史上虽然没有绝迹过(我国在五六十年代的一些农村地区还使用过牛车),但它毕竟速度太慢了,不能适合人们长途旅行以及在战场上打仗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适用于人们出行需要的马车就出现了。

  历史上第一辆马车是夏禹时代奚仲驯马后制造的,商代以后开始大力改进。马车不但成了达官显贵的交通工具,也成了贵族的随葬品。《说文解字》上说,南禹县辛村周墓出土12辆马车,竟有72架马骨,可见当时已经有一车六马的马车了。

  汉代时,乘车等级更加严格,低级官吏只能坐无帷的小车——“轺车”,只有高级官员才可以坐高大的棚车——“轩车”,而贵族妇女乘坐的则是装有帷幕的“辎车”。同时,驾车的马匹也不一样,一般的车只有一马驾车,而统治阶级则要四马驾车,所谓的“驷马安车”“驷马难追”都是指这种四驾马车。

  到了明、清时期,这种妇女乘坐的有帷幕的车就是“轿车”了。所谓的“轿车”,就是马拉的像“轿子”一样的马车,这在我国已不多见,但在外国仍有存在。1999年,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访问英国时,就曾经与伊丽莎白女王乘坐过这种马车。我国最早拥有“轿子”汽车的是慈禧太后,那是一辆德国商人送给她的汽车。据说,因为慈禧太后嫌司机坐在她前面,把个屁股对着她的脸,心里极不舒服,所以一次也没有坐过。

  我们从古人招“大学生”或者“公务员”中,也能看出古代有头有脸的人对车的重视。古人所学的知识技能中就包括“驾驶证”考试,《周礼》记载有“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的“御”就是“驾驶马车”之义。贵族子弟入学都要学习这六种技术,即六艺,而“御”正是六种技术之一。

  专门辅导贵族子弟学习六艺的人叫作“保”,而“保”的职责就是“掌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书,六曰九数”。孔子在教育他的弟子时也教他们如何射箭、驾车等。

  “御”字的产生与马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说文解字》曰:“御,使马也。”我们从“御”字的甲骨文中也能看出“御”字有赶马车之意。它的左半部分是一条绳索(幺),表示驾驭马车用的鞭子,右半部分坐着的一个“人”,表示赶马车。金文的形体是从甲骨文演变过来的,只是将左边的“鞭绳(幺)”涂成了黑色实心的。小篆的形体趋向繁化,左边增加了表示行动的“彳”,中间的下部增加了“止(趾)”,也是用来表示行动的,只是中间的上部和右边已经变得不像“鞭绳”和“人形”了。楷体的形体结构是沿袭小篆的形体结构演变过来的,但一点也看不出甲骨文“驾驭马车”的“会意”来了。但是,“御”字的词意没有变,从古到今都是“驾驶”或者是“驾驶员”之义。

  《庄子》有记载:“桓公田于泽,管仲御。”意思就是说,齐桓公在沼泽打猎,管仲驾着马车。如果管仲入仕前没有“驾驶证”,不会驾驶马车,与齐桓公一起外出,总不能让齐桓公给他驾驭马车吧!这就是贵族子弟入学时学习驾驶技术的主要目的。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从古到今,人们都是把“车”与穿衣、吃饭和住房当作人类文明的命脉,无论何时何地都没有忽视过,人类文明的历史其实就是追求幸福的历史,说白点,也就是衣食住行的历史。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