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 草
由焦作市摄影家协会组织创作、协会原主席卢立文总设计的百米摄影长卷《百里怀川秾秀图》在今年8月我市举办的“一赛一节”上展出后,吸引了无数的参观者,有许多人甚至是多次观看,这幅巨作也因此而成为了众多摄影人和无数市民热议的话题,一时间有关百米摄影长卷的消息在市民中、在微信微博中广泛传播,好评如潮,因此引来了更多的参观者。
摄影是焦作各种艺术创作门类中开展得较好且取得成效较显著的艺术门类之一,多年来各种影展影赛不断开展,精品之作屡屡问世,社会反响向来不错。但对于一幅作品来说,能够引起这么大影响的,却还不多见,其中的缘由何在,值得探究。
《百里怀川秾秀图》是焦作市摄影家协会创作的以反映“太极故里,山水焦作,魅力怀川”为主题的摄影长卷,高1.1米,长105米。
在主题构思上,这幅巨作紧扣“太极故里,山水焦作,魅力怀川”这一主题,突出表现“山水焦作、厚重焦作、现代焦作、活力焦作”。以“太行日出”拉开帷幕,将云台山、青天河、神农山、焦作市区、嘉应观、太极拳、韩愈陵园等主要景区景点有机的连接起来,用“黄河落日”结束,形成了名山名拳、名人名寺、名河名城的主线。整幅作品首尾呼应,景景相融,前后连贯,一气呵成。
在谋篇布局上,我们精心谋划,大胆创新。以现在的行政区划为版块,从修武、博爱、沁阳、焦作市区、武陟、温县到孟州,整个形成了一个展开的大s状,从太行朝阳红,到黄河落日圆,中间县县相连,景景相扣,无论是自然山水,还是人文景观;无论是现代都市,还是古塔寺庙,既考虑它的地理位置,又照顾到它的时空排序,整幅画卷连接自然,相互融合。
从画面内容上,这幅百米长卷囊括了名扬四海的南太行自然风光;蜚声世界的陈家沟太极拳;久负盛名的历史文化名人韩愈、司马懿、李商隐、许衡;中原名刹月山寺、圆融寺、嘉应观等;还有中国的母亲河黄河、世纪工程南水北调;太行山下工业重镇焦作市等,既表现了焦作境内的青山绿水,旖旎风光,又重现了怀川大地悠久厚重的文化历史;既反映了焦作从“黑色印象到绿色主题”的华丽转身,也展现了改革开放使昔日煤城一跃成为中原城市群重要一员所带来的惊世巨变,可谓“一幅百米长卷,遍览百里怀川”。
从艺术手法上,这幅作品一改单幅摄影作品固有的“单点透视”,大胆借鉴中国画技法中的“散点透视法”,将众多的画面内容平列开来,既各自相对独立,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既有浓墨重彩的大气厚重,又有浅吟低唱的空灵淡雅,有效地达到了“纵横百里聚秾秀,开合之间显雄浑”的创作初衷。
艺术作品的生命力,在于它植根于生活的沃土之中,并符合大众的精神需求以及审美需要,同时还能为社会的发展进步提供有益的推动力、正能量。而《百里怀川秾秀图》就恰恰具备了这几点要素,同时也符合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弘扬七种文艺精神的论述。这七种文艺精神就是:弘扬爱国精神,增强人民骨气;弘扬时代精神,坚定必胜信心;弘扬民族精神,维护民族团结;弘扬现实主义精神,扎根人民生活;弘扬中华文化精神,创作优秀作品;弘扬中华审美精神,提高鉴别能力;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爱国是宏观的爱,爱家乡则是具体的爱。焦作是一片地形特殊、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山水秀美的“风水宝地”。巍巍太行从东北斜向西南横亘在它的北面,似一道天然的屏障阻挡着来自西北的寒流;滔滔黄河自西向东流淌在它的南面,如母亲般地用乳汁灌溉着万顷良田。一山一河南北夹持,形成了山水之间一片如牛角般的肥沃平川,“牛角川”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了世世代代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的人们对自己家乡形象的爱称。这里历史悠久,早在夏朝时就被称为覃怀地,商至西周属畿内地,东周为晋南阳地,春秋战国至唐宋时曾为京畿之地,元属燕南河北道怀庆府,明曾属河南布政使司怀庆路,清属河南省怀庆府。一个“怀”字,几乎贯穿了焦作的几千年历史, “怀川”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焦作人对自己家乡的另一个爱称。“生于斯需熟知斯,知之深则爱之切”。一幅《百里怀川秾秀图》充分地发挥摄影作品“一图胜千言”的独特优势,使得广大市民观一图而知怀川山水之美、历史之久、文化之厚、变化之巨,爱家乡,爱焦作,爱怀川之情油然而生。事实上,有许多市民正是观看了这幅巨作,才更加感受到了身为一个焦作人的自豪,主动自觉地口口相传,才使得更多的焦作人前来观看这幅作品,从而激发了更多人对家乡的热爱。
一幅鸿篇巨制,浓缩了百里怀川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翻天巨变,昔日的煤城华丽转身,跻身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城市、太极圣地、跨国公司最佳投资城市、国家级技术创新工程示范城市、全国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城市、中国投资环境百佳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双拥模范城市……一系列国字号的荣誉在彰显着焦作过去所取得的成就的同时,也激励着焦作人奋发进取、锐意创新的脚步,为这片古老的土地、新兴的城市带来令人目不暇接的新进步、新变化——落后产能逐步淘汰,新兴产业日益壮大,旅游经济叫响世界,城市功能日益完善;高速公路四通八达,条条动脉沟通起天南地北;南水北调穿城而过,一湾碧水滋润了古老的怀川大地;郑焦铁路正式通车,一条白龙造就了郑焦之间的“半小时经济圈”;引黄入焦顺利通水,道道水渠为怀川人输送着母亲河的乳汁……一个经济建设转型发展,社会发展日益和谐,城市框架不断扩大,自然环境日益改善,人民生活幸福安康的焦作市让怀川人民感受到了改革与发展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实惠,也让他们看到了百里怀川充满希望的未来!家乡的变化彰显了时代精神,同时也激发了焦作人民“努力实现中国梦”的必胜信心和决心,文艺作品鼓励人心、凝聚力量、激发斗志的作用在这里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部好的文艺作品,除了要有突出的主题和正确的导向以外,还要有独特的美感和艺术感染力,只有这样才能使欣赏者在体味作品思想内涵的同时还能得到美的熏陶,感受到艺术的感染力。为使得这幅作品在内容上尽可能全面的同时具备尽可能高的艺术水准,主创人员从近万张图片资料中筛选出50余幅作品作为长卷的主打骨干片子,反复斟酌对比,反复修改设计,同时组织专业人员深入相关地区补拍片子,确保了创作素材的真实、完整、优质,同时具有相当的观赏性。
在设计制作上,则分别采用蒙太奇、景别切换、时空穿越等技法,前后经历了十次大改,才最终形成了这幅有张有弛,过渡自然,浑然天成,制作精美的鸿篇大作。
纵观全篇作品,布局疏密得当,衔接自然,色彩丰富,线条优美,当实则实,该虚则虚,画面中既有朝霞满天、晴天丽日;又有薄雾弥漫、空灵虚迷;既有山水名胜、历史景点;又有高楼大厦、现代设施;既有青山碧水、蓝天白云;又有霜天红叶、金黄麦田。众多欣赏过这幅作品的人尽管每个人欣赏的重点可能不同,但“作品既大气又很美”却是每个读者共同的感觉。
作为焦作市有史以来第一幅以摄影手法创作的长卷式全景图,《百里怀川秾秀图》可以说是一篇图像史诗,让你浮想联翩;是一部视觉交响乐,让你心潮澎湃;是焦作版的“清明上河图”,让你如入其境,回味无穷;同时也是新形势下宣传焦作的鸿篇巨制,是图像艺术的饕餮盛宴,是外地人了解焦作的便携宝典。这一长卷的问世,不仅为关心焦作的外地人打开了一扇了解焦作的窗口,也为我们焦作人自身更加深入地了解焦作、增强“爱焦作、爱家乡”的自觉性和自豪感提供了一个艺术性极强的载体。
文学艺术,铸造灵魂。文以载道,文以化人。描写现实,提升境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启迪智慧、美化生活。陶冶情操,荡涤灵魂。展现情怀,承载梦想。强化信心,激发斗志。这,就是《百里怀川秾秀图》给我们的启示,也是全市文艺工作者今后努力的方向。让我们牢记习近平对文艺工作者提出的希望:“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不忘职责,不辱使命,为繁荣文艺创作积极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上图为百里怀川秾秀图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