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53.6亿元,增长12.4%。1~7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2.3亿元,增长15.3%;固定资产投资59.4亿元,增长20.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亿元,增长13.8%。1~8月,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9亿元,增长12.3%,占全年目标任务的62.6%,其中,税收收入4.76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为81%。
9个省重点项目总投资110.07亿元,今年计划投资27.6亿元,1~7月份完成投资24.92亿元,占年度投资目标的90.3%;27个市重点项目总投资164.15亿元,今年计划投资56.14亿元,1~7月份完成投资44.86亿元,占年度投资目标的79.9%。
……
一组组数据彰显着“示范区速度”,述说着示范区抓项目、抓工业、抓转型、抓作风“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实干精神。
抓项目,一刻不能停
示范区紧盯省、市重点项目,落实责任、挂图作战,从实从细积极推进,用心用力解决问题,确保了9个省重点项目、27个市重点项目进展迅速。重点推进了总投资12亿元的天宝桓祥年产1000套六面顶液压机项目、总投资13亿元的正大国贸中心项目、总投资10亿元的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等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重点推进了总投资18.3亿元的航空航天3D制造焦作基地项目、总投资9.6亿元的洹河纳米光电产业园项目、总投资6亿元的河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示范区医院项目等省、市重点项目尽快开工。
在推进项目建设过程中,示范区着力破解清场进地难题。调动乡、村、组三级干部的积极性,群策群力、攻坚克难。同时,建立“领导在一线指挥,干部在一线工作,项目在一线调研,服务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化解”的工作机制,明确专人跟踪,实行“保姆式”服务,现场办公解决项目用地、用电、用水等具体问题,促进项目加快建设。各职能部门、乡镇(街道)坚持快速、高效、周到的原则,力争问题一次性解决到位,做到“三快一好(交地快、征迁快、迁坟快和环境好)”。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增强项目建设后劲。示范区积极推进专业招商。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加大与世界500强企业、央企、国内100强企业的对接力度,着力招大引强,引进一批大个头工业项目;围绕提高产业配套能力,重点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依托龙头企业引进一批配套项目;围绕城市功能完善,与知名三产运营商加强对接,引进一批文化旅游地产、城市综合体项目;围绕科技强区战略,强化科技招商,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项目;围绕高成长服务业发展,依托腾云电商产业园、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焦作科技总部新城等特色园区,开展电子商务等专题招商,引进一批高成长服务业企业;围绕“一赛一节”,筹划好文化招商专题活动。同时,组织开展区域招商、驻点招商、“三会”招商。截至目前,共引进各类项目73个,总投资82.67亿元,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3个、投资5亿至10亿元项目5个,项目履约率100%,资金到位率30%,项目开工率97%。建立对上联络沟通和定期通报机制,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截至8月底,共争取各类项目118个、资金2.83亿元。
抓工业,一刻不能松
为工业输血。示范区与建行焦作分行合作设立5.8亿元政府性融资贷款项目,预计本月获批;加快运作总投资132亿元的4个PPP项目,拓宽融资渠道;设立1000万元应急转贷资金、1000万元“助保贷”风险保证金,为20余家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及时高效解决企业上市、挂牌中的问题,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1家。
为工业充氧。示范区搭建好企业交流平台,加强产销对接、产需合作对接,推进辖区上下游企业合作协作、抱团取暖;支持企业触网营销,提高市场占有率;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分主题、分行业定期举办企业家沙龙活动,促进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促成一批辖区企业与大企业集团、行业龙头企业的战略合作。加快重大工业项目建设。推动华晶、光源电力、金宇阳等建成项目投产达效、发挥效益;加快天宝桓祥等在建工业项目建设进度,尽快将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打造成新的支撑产业。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运营好科技大市场,将其打造成为省内一流的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项目建设。做好困难企业帮扶工作。建立领导、部门分包帮扶困难企业工作机制,逐户排查企业停产、减产原因,建立企业帮扶、跟踪服务台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企制宜、一企一策,帮助企业脱困提效。对新立康等由于担保问题导致资金短缺、项目迟迟不能投产的企业,发挥投融资平台作用,协调金融机构、贷款担保机构予以重点扶持;对迪生电子等具有生产基本面、符合产业政策,但负债率较高、经营困难的企业,重点作好与行业龙头的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对厦工机械、伟彤科技等受经济下行影响程度较深、产品市场不景气的企业,重点在调整产品结构、降本增效上下功夫,促其稳固市场、解困突围。
促工业触网。示范区启动实施了“互联网+”行动计划。运营好腾云电商园,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辖区企业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交流,引导中小企业利用大数据降低信息化成本、研发成本,打造“互联网+”示范企业。
抓转型,一刻不能慢
示范抓转型,重在围绕“智”字做文章,通过产业集聚区提质转型、创新发展,确保实现“晋二星”目标。一是强化产业支撑。突出产业唯一性,打造全市智能制造、智慧产业中心。紧密对接磁悬浮电梯、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等战略支撑项目,继续引进落地高端制造、智能制造项目。以项目为支撑,推动电子商务、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检验检测认证、服务外包等高成长服务业加快发展。二是健全4个服务平台。健全完善产业集聚区智慧园区、现代物流、科技服务等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建设智谷·焦作园区国际化电商区域运营中心、云计算大数据产业中心、创业孵化中心等7个功能中心,打造智慧产业发展平台。加快建设星通北斗智能物流项目,加强与阿里、京东、苏宁等知名电商企业的合作,打造智能物流服务平台。加快建设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总部新城、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创客空间等6个创新创业平台,配合运营好焦作科技大市场,打造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与市质监局对接,依托已建成的产品质量安全综合检测基地和新入驻的华科安全阀检测室,打造
国家级检验检测技术服务平台。三是推进产城互动。以申报创建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为抓手,突出规划引领,推进“五规合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完成全年投资目标任务;加快公共服务和商业综合设施建设,强力推进水系建设和周边区域开发;全面启动2个城中村改造项目。
为推进转型发展,示范区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梳理细化招商路线图,持续开展“三会”招商、三大重点区域招商和三项专业招商。组织对65个在谈项目进行“四评”,筛选适合入驻的项目,全程跟踪服务,加快落地速度。与兵装、兵器、中航工业等央企加强对接,谋划龙头带动、产业配套和填平补齐项目,重点对接工信部装备司通用航空项目、北方节能环保产业园、重庆大江公司特种专用车、北京亚星电动汽车产业园等重大项目。
抓作风,一刻不能丢
保增长的重要保障在于作风建设。示范区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为契机,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区领导班子成员率先垂范,经常深入企业、项目和农村一线,开展专题调研帮扶活动,化解企业手续办理难、资金短缺及各类历史遗留问题,化解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重大问题及时提交班子会专题研究。落实好领导干部帮扶工作机制,把为企业、项目、群众服务作为衡量考核干部的重要标尺,激发各级领导干部勇于担当、主动作为的工作热情。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认真学习上级各项新政策、新部署、新要求,从政策中寻找发展机遇,努力破解发展难题,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水平。
目标定下来,关键看落实。示范区完善机制抓落实,进一步健全完善行之有效的六项重点工作推进机制,坚持好周通报、月排名、季观摩、部门互评等办法,形成抓落实的强大合力;注重细节抓落实,凡是区党工委、管委会安排的各项工作,都要具体、深入、细致,每项工作谁来干、干到什么程度、什么时间完成,当前还存在哪些问题、怎么去解决,都要制订抓落实的具体方案,落实责任、限时办结;突出重点抓落实,各级各部门对照各自任务,突出关键环节,突出工作重点,履职尽责、抓好落实;统筹兼顾抓落实,科学调配现有人员,统筹抓好各项工作,绝不顾此失彼、手忙脚乱;强化督导抓落实,管委会办公室创新督查方式,进一步加大对项目建设、环保整治等重点工作的督查督办力度,保障各项重点工作落地生根,并实行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月通报、月排名制度,对连续两次居于末位的乡镇(街道)、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进行约谈;严肃问责抓落实,纪工委监察室对工作不力、办事拖拉的部门、单位负责同志和具体责任人启动实行问责,让那些口头答应痛快、迟迟不见行动,推诿扯皮、不敢担当的干部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