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付凯明
有时清风有时雨,忙忙碌碌总无休。若是心中有明月,天涯何处不中秋。中秋节,这个给人无限美好憧憬与温馨的节日,就这样在人们的期待中款款而过,多少家欢笑团聚,多少人幸福相守,都由天上那轮明月作证。
明月之下,还有一种人在用脚步丈量着城市,尽管也向往和亲人相守的美好时光,可他们依然用双手服务着城市,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城市管理工作者。
9月27日,农历八月十五,山阳区城管局城管一大队队长刘霞光的这一天,就是在忙忙碌碌的工作中度过的。记者有幸与他一起见证了一名城管队员的中秋节。
6时30分,妻子和3岁的女儿还没醒来,刘霞光就穿好制服、戴好工作证和执法记录仪上路了。
7时整,队员们准时在塔南路田源市场门口集合。因为过节,市场上的摊贩和市民比以往更多。“今天是中秋节,我们要更加注意言行举止、文明执法。”简单交代完工作要求后,刘霞光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此时的田源市场熙熙攘攘,商贩们把本就不宽的道路占去了大半,过往于此的车辆和行人怨声载道,喇叭声、吆喝声混成一片。
“大娘,昨天不是跟您说了吗,别再来了,赶紧收拾一下吧,这么大年纪了身体和安全最重要。”
“刘师傅,咱这点心摊儿咋又挪外边了?来来来,我给你搭把手,一起抬进去。”
……
刘霞光就这样一个摊位、一个商铺地做工作,记者看了一下表,半个小时的时间,他只推进了不到100米。
8时30分,买菜的市民少了一些,经过刘霞光和队员们的管理,道路畅通了许多,而他的后背已被汗水浸湿。记者计算了一下,这一路走来,虽然短短不足一公里,来回一趟刘霞光却用了两个多小时,共清理小广告40多处、规范摊点20多家,这期间他没有喝一口水。令记者敬佩的是,3年来,刘霞光居然没有休息过一个周末。他在日志中写过这样一段话:“把工作当成自己家的事就会用心,用心自然就会把事情做好。”
时间不知不觉到了12时30分,各路队员纷纷报来信息,得知情况正常后,刘霞光才下班,并急急忙忙地赶往菜市场买面条。“今天过节不给家人买点好吃的吗?”记者问到。
“嘿嘿,真不好意思,我们家都习惯了,面条是最省时间、最方面的午餐,因为爱人工作忙,母亲腿有疾病行动困难,所以一般午饭都是我来做。”
14时30分,刘霞光又开始工作了。市人民医院门口、东方红广场东西两巷、和平街、焦东路小学门口都是刘霞光重点巡查的地方。整整一个下午,他拿着铲子、剪刀,看到小广告就清除,遇到占道经营的就苦口婆心地劝说。
在巡查的路上,记者与刘霞光闲聊起来:“中秋节不放假,那中秋的月饼买了吗?”而他的回答则让记者微笑过后有些心酸:“昨天中午岳母买来月饼送到我家了,她说我工作太忙,指望不住晚辈去看望她,就从沁阳来看我们了。”
19时整,白班的队员下班了,可是刘霞光却不能走。他说,今天是中秋节,队里本来人手就少,所以更加不放心,要陪着夜班队员坚守岗位。
19时30分,正在东方红广场东巷执勤的刘霞光接到妻子的电话。原来,3岁的女儿吵着要为爸爸送月饼,家人短暂的团聚,女儿送的月饼自然就成了刘霞光的晚饭。
20时40分,此时的东方红广场进入到最热闹的时候,各种卖小吃、水果、衣服的摊位比比皆是。刘霞光和其他队员一家家地劝阻,一个个地帮忙收拾,一户户地规范经营,他们在东方红广场东西两巷不厌其烦地走了八个来回,不间断地规范商贩经营秩序。
就这样,一直到了23时50分,满身疲惫的刘霞光脱下制服,走上回家的路。
此刻,天上那轮明月,格外宁静,分外明亮……
图① 妻子带着女儿来看望刘霞光,3岁的女儿给爸爸送上月饼,一家人度过了一个别样的中秋节。
图② 7时30分,刘霞光正在帮助流动商贩搬迁占道经营物资。
图③ 13时左右,匆匆忙忙赶回家的刘霞光正在做午饭。
图④ 华灯初上,中秋佳节,妻子和女儿打来电话向刘霞光表示问候和祝福,接电话的刘霞光满脸幸福。 付凯明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