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婧 通讯员王峰)八年前,孟州市西虢镇的一对夫妻结婚后不久便生育一个儿子,儿子出生后被发现患有脑瘫。夫妇俩背上了沉重的心理负担,整日生活在困苦无望中,他们花钱无数,但最终也没能治好儿子的病,甚至恐惧再次生育。
我国是出生缺陷高发国家,每年出生约80万至120万缺陷儿,约占出生人口的4%~6%。虽然出生缺陷发生形势严峻,但还是有许多准父母尚未意识到预防出生缺陷的重要性,往往等到怀孕了才去医院检查,有些已经错过了对影响优生优育因素进行干预的最佳时机。
为了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把预防出生缺陷的关口移到孕前,2010年,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在我市落地,我市孟州市、修武县被列入全国首批试点县市;2011年,我市自筹资金在全省率先实行了国家免费孕前优生项目全覆盖。五年来,伴随着国家免费孕前优生项目在我市的实施,我市探索建立了“五个一”宣传教育体系、“五化”质量管理体系和“五个保障”工作体系,为群众提供了有效的免费优生服务,让出生缺陷风险止步孕前。
“五个一”宣传教育体系增强群众优生意识
国家免费孕前优生项目是一个新项目。做好这个项目,首先要唤醒群众的优生优育意识,吸引计划怀孕夫妇主动参加免费孕前优生项目。为此,我市积极采取开展一个宣传周、制作一套宣传册、设计一个动漫片、建立一个微信平台、培养了一支宣传队的“五个一”的宣传形式,大力开展了优生优育科普知识和孕前优生项目的宣传活动。
围绕“9·12中国预防出生缺陷日”,将每年的9月份确定为优生优育宣传月,组织各级宣传、民政、卫生计生等部门通过新闻媒体以及人口学校、文化大院等阵地,集中宣传优生优育知识,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
各级人口计生部门制作了品种繁多、特色鲜明的孕前优生项目宣传册,既有广发性的宣传资料——《优生知识大家读》,也有个性化的宣传资料——《告诉准爸爸准妈妈》。据不完全统计,五年间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50余万份。
将孕前优生的好处、出生缺陷的危害以及孕前优生的基本政策等内容,设计成公益动漫的形式,在电视上循环播放,增强项目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针对年轻人智能手机普及率高的特点,每个县市区由技术服务人员发起,分别建立微信群,邀请服务对象加入,实时发布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科普知识,受到了广泛欢迎。
村组计生干部扎根基层,生活在群众当中,是宣传孕前优生项目的最好力量。我市要求各县市区定期组织村组计生干部进行专题培训,提高宣传和咨询的能力,帮助群众树立优生优育意识,组织参加免费孕前优生项目,收到了良好效果。焦作市国家免费孕前优生项目覆盖率连续五年保持在90%以上。
“五化”质量管理体系打造信得过的项目
国家免费孕前优生项目是通过为计划怀孕夫妇提供体格检查、实验室医学检查、风险评估,优生咨询指导等19项服务,有针对性地预防影响优生优育的遗传、生理和环境因素,实现对出生缺陷的有效预防。
做好这个项目的关键是确保每一个接受服务的群众都能得到一个科学、可靠、准确的体检结论和高质量的优生咨询指导。为此,我市要求各级卫生计生部门和服务机构要“视质量为生命”,通过做到“五化”来打造质量信得过的项目。
操作标准化。我市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世代幸福工程优生促进工作的实施意见》和《焦作市国家免费孕前优生项目SOP文件》等质量管理规范,对项目涉及的10大类、27个技术问题作了具体规定,确保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工作都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管理规范化。全市在项目管理上做到了“三统一”,即对县、乡、村三级的管理服务流程进行了统一;对各级服务机构的技术操作规范进行了统一;对各级管理服务部门的台账管理进行了统一。切实提高了项目的管理水平。
质控专业化。我市抽调75名卫生计生医学专家成立10个项目质量控制小组,负责全市国家免费孕前优生项目质量的监督和指导,确保各项健康检查结果的准确可靠。
服务精细化。我市实行了预约式服务,使服务对象和服务机构都可以对服务时间作出合理的安排,避免群众扎堆造成服务质量下降等问题;实行了一站式服务,重新设计了服务流程,让群众在县级服务站就能够一次性完成资格确认、建立档案、优生培训、健康检查等内容,最大限度地方便群众。
监管制度化。我市制定了《焦作市国家免费孕前优生项目责任追究试行办法》,对四类问题进行责任追究,即对管理上存在弄虚作假行为,故意造成冒名顶替、重复参检的;对技术服务工作中存在责任心不强,造成重大医疗事故的;对工作流程中存在明显疏忽,造成服务对象个人隐私泄漏的;对资金管理上存在截留挪用,擅自改变专项资金使用用途的。将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分,并且在考核奖惩中给予记零分处理,确保项目质量经得起任何检验。
“五个保障”工作体系确保项目有效实施
国家免费孕前优生项目是一个群众普遍欢迎的民生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市委、市政府将其摆上重要位置,在组织领导、财政投入、考核奖惩、阵地建设、人才队伍五个方面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市政府连年将开展国家免费孕前优生项目列入“十大民生工程”,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市人大、市政协多次开展预防出生缺陷工作的专项视察,为项目顺利实施创造了良好环境。近四年,市县财政累计投入项目配套资金2952万元,用于落实孕前优生项目,确保了人人享受惠民政策。
为确保项目的有效实施,我市将项目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作为重要指标,列入对各县市区政府和计生部门的考核体系,强化各级各相关部门抓紧抓好项目的责任意识。
此外,全市按照“环境优美、设施优良、服务优质、管理优秀、群众满意”的要求,投资6000余万元,全面推进计划生育服务阵地建设,先后新建了6个县级服务站和42个乡级服务中心,其余县站、乡中心全部实施了改扩建,极大地改善了服务环境。并通过公开招聘、调入等方式,为计生系统补充中、高级医学人才,使每个县级服务站都拥有8名以上中高级技术服务人员,3~5名检验专业技术人员,较好满足了项目需求。同时,每年还有针对性地举办专业技术培训班,选送骨干技术服务人员到上级医疗单位进修,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