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好”字如何理解?校长究竟需要具备怎样的核心素养,才能被称为好校长呢?2015年9月,山阳区委、区政府出台的《关于实施教育名区战略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就校长队伍建设作出明确指示,即把真正有正气、讲原则、懂教育、会管理、敢担当的干部选配到校长队伍中。有正气、讲原则、懂教育、会管理、敢担当,这五个词汇可以成为新的注解校长核心素养的关键词。
关键词一 有正气
有正气,要求校长襟怀坦白、行为正派。在社会空气相对浑浊的今天,学校也不能完全守住一方净土,把有正气作为校长核心素养的新注解,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只有校长自身心正,具备了光明正大、刚正不阿的正气,才能做到办事行正、为人公正,进而赢得社会的声誉、上级的认可和师生的信赖。
关键词二 讲原则
讲原则,要求校长处事公道、明辨是非,严格按照规矩办事,不越红线不逾矩。讲原则还强调对事不对人。讲原则,就要求校长排除人情干扰、秉公办事,做到客观公正。规矩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了徇私的空间,便有了良好的环境,从而增强学校全员团结进取的凝聚力、爱岗敬业的战斗力。
关键词三 懂教育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一个校长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校长的教育思想决定一所学校的发展方向。”作为校长的立足之本,懂教育,要求校长熟悉教育政策,了解教育形式,尊重、遵循教育本身固有的规律,使教育返璞归真;懂教育,还要求校长有智慧亲和的教学气质,有耐得住寂寞、乐于求真的学术追求,有对学生的大爱、把教育当事业当天职的教育情怀。
关键词四 会管理
会管理,要求校长持续提升教育管理能力,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智慧,用制度稳定队伍,用事业凝聚人心。校长处事时要有战略头脑,深思熟虑;决策时要有科学远见、统观全局,协调好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管事容易管人难,在对人的管理方面,还要注意处理好校长与中层干部之间,校长与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对中层干部的选拔和任用,做到任人唯贤,达到整体优化的目标。
关键词五 敢担当
“在其位、谋其政。”这句古语告诫我们对自己的职责所在,要接受并负起责任。对于撑船掌舵的校长,更是如此。教育事业在顺流和逆流的交织中前进。风调雨顺时,人人都可以歌舞升平;暴风骤雨时,却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成为高尔基笔下那只迎着风浪纵情高歌的海燕。凡事态度先行。校长要敢于触及矛盾、勇于承担责任,面对困难挫折有强烈的使命感,发扬舍我其谁的豪情壮志,迎难而上。
再咂摸一下校长与好校长这两个仅有一字之差的词汇之间的区别。校长,是一个职业岗位,代表的是行政的授命;好校长,是一种社会评价,反映的是公众的褒奖。做与不做之间有质的差别,做与做得好之间却存在太多无法被量化的空间。如何让更多行政授命的校长成长为赢得公众褒奖的好校长?需要内因也需要外力。
一方面,校长要把当好校长作为一项事业来经营,做有兴趣且认同的工作,这才是支撑其不断探索和超越的不竭动力;另一方面,校长治校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做证明题的过程。这个证明是证明自己治校的思考和判断正确与否,不断发现新的命题,再不断地证明自己的判断,或许这个过程就是从校长到好校长的关键。
同时,校长的成长还需要强大外力的助推。《意见》明确,校长原则上从教师队伍中产生,努力培养“专家型、学者型、实践型、智慧型”校长。加大培训力度,采取跟岗锻炼、挂职交流等形式,更新知识体系和办学理念,引领校长队伍专业化发展。同时,推行激励机制,对连续3年或累计4年获得年度最佳校长的人员授予“功勋校长”荣誉,并给予特殊奖励。在严管理方面,《意见》强调,要狠抓校长队伍管理,建立校长后备干部库,加强培训和跟踪考察,大胆破格选用,选聘优秀人才。完善校长任期制,实现校长交流的有序化、常态化。建立综合考评机制,定期对校长的履职情况进行全面考核,将考核结果纳入绩效评价、交流、评先、任免等各项管理中。无论是重培养,还是严管理,上述种种理念和措施,都是为了提升校长的治校能力,让有正气、讲原则、懂教育、会管理、敢担当成为校长的核心素养,在岗位履职中发现兴趣、不断证明自己的思考和判断,励精图治有所作为。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设想,在未来教育系统的表彰现场,一块奖牌授予我们的校长,奖牌的正面印着“治校有方”四个烫金大字。或许,对于有抱负的校长来说,相较于表彰和奖牌,“治校有方”的评价才是最高褒奖。当然,这不会是终点,因为我们一直在路上。
李国红 李 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