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山因炎帝神农氏在此尝百草、辨五谷、设坛祭天而得名,开创了华夏民族的农耕文明。我们在敬仰和感恩神农氏的同时,不得不对这座仙山满怀崇敬、顶礼膜拜。当年,神农氏的一系列活动为什么会选在这里进行,定然有神农山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毋容争辩的道理。岁月悠悠,仙山静默,我们无须深究。
神农山古迹林立、寺庙众多,有古称“孟门”、始建于春秋时期的云阳寨;有寓意镇各方、顺风水、调阴阳,为炎帝神农铸造的青铜塑像及围绕四周的八只灵兽;有创建于南北朝北齐时期,曾名为胜果寺、长寿寺、寿圣寺的云阳寺;有北魏兴建、隋唐开窟造像、千尊佛像均刻有佛名的太平摩崖石刻;有始建于汉晋年间、坐落在千尺崖下的龙泉寺;有位于狭窄涧谷尽头、背依三百米垂直峭壁、一直是佛教和道教活动中心的真谷寺;有纪念神农氏辨五谷、制耒耜、创农耕等丰功伟绩的炎帝祠;有唐代皇家为道教上清派鼻祖魏华存而建的二仙庙;有突兀孤立、高约三丈、中间裂开、上建小屋、内设梳妆台的飞来石……每一处都铭刻着历史的印记,蕴藏着动人的故事。
神农山充满传奇。“神农尝百草”:太古时候,人们靠捋草籽、采野果、猎鸟兽为食,对于究竟哪种东西能吃,某种生物哪些部位能吃懵懂不知,常有中毒生病甚至死亡发生。一天,神农年幼的女儿腹胀如鼓,痛如刀割,久治不愈,结果竟然生出一只浑身翠绿透明、晓通人性的小鸟,能配合神农尝百味、定药性、识经脉、辨食谱,为人类的农耕文明作出了极大贡献。但最终神鸟中毒而死,神农也因误食断肠草而亡。“石上梳妆台”:太上老君看中了仙神河这块风水宝地,以插剑为记,不料二仙奶奶魏华存对此处也有心仪,施以剑下钉鞋的伎俩占得,太上老君心生嫉恨,跨上神农坛顶,蹬下巨石欲砸魏华存,怎奈二仙眼快手疾,拔下金簪挑裂巨石,并在上面修了供梳妆用的小屋。“七仙度国舅”:八仙之一的曹国舅得道之前,逃亡要饭遭拒,正在痛恨咒骂包拯时,被汉钟离、吕洞宾呵斥,便跪求大仙指点迷津。曹国舅按照大仙指点,每天跪在铺有一层麻角圪针棍的山冈上三拜九叩,向天悔过,向地自新,向民请罪,三年不辍,千层麻角圪针棍累高20多丈,最后点火自焚,结果没被烧死,反而从漫天大火中升腾,加入到八仙行列,托起他的是如同玉石、光芒四射的云阳板。那座山冈被后人称为云阳山,为他供食三年的寿圣寺更名为云阳寺。“女娲补天石”:伏羲和女娲造人后,人类慢慢繁衍开来,过着平静的生活,忽然一天晴空霹雳,天幕开裂,倾盆之雨使大地一片汪洋,人们四散逃命。见此情景,女娲背斧采石炼石补天,使人间又回归太平。现在,伏羲殿下平台上一块五彩斑斓的巨石,传说是女娲补天所剩,看上去有原始人类的影像,又如龙凤呈祥烘托着中国疆域图,可谓是独一无二的奇石。“祝融乘青龙”:祝融对伏羲在紫金顶划八卦定极向、神农设坛祭天的事耳熟能详,所以产生了乘驾青龙云游四方的梦想。一天他来到青龙山巅,突然一股青岚见紫的气流穿身而过,霎时化为青龙,祝融乘机骑上挥手驰向远方。后来祝融从南方回来,乘驾的是青龙和火龙,把南方炎热的气候也带到了白松岭,故而在海拔千米的大园有“严冬不结冰、白松伴青藤”的奇特生态现象。这里的神话传说难以罄述,每一个都是那么美妙离奇,蕴含着崇德向善的期冀。
神农山景色如画、美不胜收。神农山既是文化底蕴深厚的知识宝库,又是传奇色彩浓重的历史长廊,也是美景如画、引人入胜的地质公园。春临神农山,桃花像害羞的少女、待嫁的新娘,一片粉红铺满山谷沟梁;夏入神农山,龙脊长城红壁生霞,树木葱郁如墙,平台高耸,在远山和云雾的映衬下,梦幻缥缈,极像天界瑶台;秋染神农山,层林着色,红黄灰绿夹杂递进,有如仙人妙笔彩绘江山;冬至神农山,银装素裹,山脊蜿蜒,巨石挺立,树木披鳞,远眺似银龙舞动,颇为壮观。最令人称奇的是白皮松,虬枝婆娑,有的像白鹤亮翅,有的像招手迎客,有的像仙人指路,使访者不禁浮想联翩。
太行猕猴是这里的原居民,有着群落之分与领地边界,有着尊卑等级和社会分工,对游人的造访侵扰,它们也只是脸红脖子粗地吱叫几声以示抗议,但略施以吃食便会息事宁人。你若看它,它也在看你,它长年居守于此,你却是自愿登门。也许正是因为它们沉湎于这安逸舒适的世外桃源生活,故步自封,不思进取,不受教化,才不断拉大了与人类进化的差距。
从猕猴的眼神中,我们看不出它们为此而心存遗憾和悲哀,它们有着自己的喜怒哀乐。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往往是知道得越多,痛苦就越多;追求得越高,痛苦则越深。
离开神农山时,神农山与来时一样安静矜持,没有送别,没有挽留,似乎在说:你来,我等你;你走,我不送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