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董柏生 实习生贾定兴)抓紧抓好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计,如何提高粮食作物的单位面积效益是民之所盼。武警河南总队农副业基地在秋作物的种植上实行订单生产,将秋玉米直接出售加工成青储饲料,较原来的租赁亩均增收400元左右。
位于我市的武警河南总队农副业基地,农作物种植面积约2800亩,全部实行自主生产。由于基地人员少,加之秋作物生产周期短、管理难度大,往年基地将部分土地租给他人耕种,每亩租金收益仅在350元左右。
如何在粮食作物面积不减少的情况下减轻劳动量,提高单位面积的收益?基地今年进行了积极探索。在充分调查市场信息后,基地与饲养奶牛的河南天牧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实行订单生产,在玉米成熟前半个多月、各种养分正充足时,连秆带穗直接出售给天牧公司,由该公司粉碎加工成青储饲料,减少了玉米摘棒、晾晒、脱粒等环节。由于基地只负责种不负责收,不仅极大地减少了劳动量,也为秋作物的大面积种植提供了可能。
“更主要的是,在我们的精心管理下,每亩产秸秆大约3.5吨,每吨在280元左右,毛收入近千元,除去200多元成本,亩均较租赁多收入400元左右。今年订单的2000亩秋作物,预计收入比单纯租赁高80多万元。”武警河南总队农副业基地主任韩玉冰告诉记者。
说到订单青储,基地四级士官刘领顺感受颇多:“往年,尽管基地实现了种、收、管理机械化,而且租赁了一部分,可自收的那部分仍要雇人采收,遇到刮风下雨,小麦、玉米倒伏,更是给收获、晾晒带来极大不便,很多时候还影响了下一茬农作物的种植。今年的订单青储,不仅减轻了我们的劳动量,还有利于秸秆的综合利用,减少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可谓一举几得!”①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