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詹长松
本报通讯员 赵紫静
梁兵1993年从技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平原光电公司精密制造三部加工中心工作。多年来,他潜心研究数控技术,荣获了首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第一名、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关键技能带头人、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中华技能大奖等多项荣誉的获得者,被业内誉为数控第一兵。2011年9月,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批准梁兵大师创新工作室成立,为国家级大师工作室。
这是一支平均年龄在35周岁左右的年轻团队,该团队用毅力将兵工情怀演绎得淋漓尽致;这是一支团结创新的团队,他们集思广益,用热爱书写出一个个数控传奇;这是一支认真谦逊、与时俱进的工作团队,他们敢为人先,用实践磨砺军工品质。
该工作室组建至今,取得创新成果十余项,获得国家专利三项,解决并完成多项国家重点工程的加工难题。其中,采用高速加工技术解决异形复杂腔体类零件加工变形的方法,为平原光电公司节约资金100余万元;《关于某产品坐标镗床斜面钻孔改为钻夹具钳工钻孔的建议》荣获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光电集团节创奖;在某材料精密部件加工变形技术上取得突破,使得平原光电公司掌握了消除加工变形的控制方法,形成了具有平光特色的残余应力分散法加工方法;积极推进数控机床高效加工方法,吸收国外顶尖刀具山特维克的加工理念,指导程序设计人员合理使用切削参数,提高切削效率,仅采用U钻解决钛合金反光镜减重孔加工效率低、频繁烧钻头的技术瓶颈,就使生产效率提高了300%,年节约成本20余万元……
短短的四年时间里,该团队先后获得市劳模创新示范工作室、工人先锋号、河南省劳模创新工作室等荣誉称号。金灿灿的荣誉牌匾凝结着他们永不言难的辛勤汗水和永不言败的创新思维。
为优化数控车间刀具使用,进一步提高数控加工刀具的利用率,该工作室积极会同公司精益管理部门考查刀具涂层厂家,为平原光电公司的合金废旧刀具再利用献计献策。在2014年5月,该工作室结合生产车间刀具管理部门,对废旧刀具进行分类筛选,并成立了专门的刀具配送库,使平原光电公司在刀具回收管理、再利用方面每年节约刀具费用40余万元;超薄结构轻质反光镜、曲面轻质反光镜的加工,一直是行业内公认的技术瓶颈,攻克技术难关就意味着平原光电公司在该领域内占有一席之地,该工作室成员在业余时间翻阅资料、收集数据,并深入生产一线,用实践经验创新工作方法,最终突破了加工工艺的技术难点。仅此一项,就为平原光电公司创造200多万元的产值。
认真的人改变自己,执着的人改变命运。经过多年实战磨砺,梁兵已经成为平原光电公司首席技师。荣誉光环照耀下的梁兵,带着他的团队探索着技工的成长之路。梁兵在该工作室团队中倾尽全力组织开展以数控设备高速加工、软件编程技术攻关、异形零件难关突破等为主要内容的大师讲堂活动。为了做好传帮带,他自修计算机专业,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图文并茂、毫不保留地向每一名成员传授知识。他常说:“我热爱平原光电公司这片土地,是它给予我成功的平台和发展的机会,自己强大不是真的强大,团队强大才是共赢,我在和大家分享知识的同时,也是在获取知识。”
该大师工作室成立以来,人才辈出:有质朴的全国技术能手;有最年轻的80后河南省劳动模范;有巾帼不让须眉,多次刷新生产进度和工时纪录的巾帼英杰;有市级十大杰出青年,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数控技能大赛的90后省技术能手;有一直保持零部件良品率为100%的优秀数控程序编制员……该大师工作室是优秀技能人才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是促进平原光电公司技术进步、推动工艺技术创新发展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