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
思想者,行走在思想的道路上。
生命可以终至,思想却不会停止;多少年后,思想还会活着,也许会更加强大的存活着。
我思故我在。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芦苇。
人,因为思考,而使生命变得有意义。生命,很卑微,卑微到可以随风摇曳的程度;但生命一旦拥有了思想,一棵芦苇就变成了一把利剑,可以劈开愚昧的头颅。
思想者,都想使自己变得丰富而深刻。所以,据说,德谟克利特为了思考,在花园里挖掉了自己的眼睛,以免外界分散他的注意力。难道,面对黑暗,或者说在黑暗之中,你的思想就会变得丰富而深刻了吗?
我却觉得,黑暗,让人迷失;在黑暗中,思想,也会失去它正确的方向。灯塔,之所以能指引方向,就是因为它散发着光明。
正确的思想,一定是光明下的思想;光明下的思想,也才能指引光明。
所以,一位好的思想者,一定是光明的制造者。给他足够的能量,他就能制造出一颗普照的太阳。
不朽
人人,都想不朽;可最终,人人都会朽腐而去。
没有不休的肉体,只有不朽的灵魂,或者思想。塔西陀在他的《阿格里科拉传》中说:“伟大的灵魂,并不与肉体同亡。”
春秋时,鲁国大夫叔孙豹,曾有“三不朽”之论:立德、立功、立言。可,几千年下来,后人评价真正“不朽”者,却只有两个半人: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王文成公王守仁和曾文正公曾国藩(半个)。
足见,不朽,是大难的事情。
可,自言“不朽”者,却是大有人在。他们把名字,镌刻于石碑,汗青于史册。但最终,把名字刻入石头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快;汗青于史册的,也被青灯黄卷所湮没。
名垂青史,是一种不朽;遗臭万年,也是一种不朽。名垂青史者,接受的,是仰慕和崇敬;遗臭万年者,遭到的,却是抨击和赌咒。
不朽,不是自己刻意追求的;不朽,只能存在于别人的评判和记忆中。
博尔赫斯,到底是一个明白人,他说:“我相信不朽,但不是个人的不朽,而是宇宙的不朽。”他又说:“我希望我的死亡是彻底的,我希望灵魂和肉体一起死亡。”
博尔赫斯不想不朽;吊诡的是,不想不朽的人,却至今不朽着。
通达
通达,是通行、到达。
通达,就是一种思想的呈现状态,一种生命的高境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一个通达的心境。
通达,是理解,是参悟;是从烦嚣中,修炼而成的一种心灵的明净。通达之人,内心充满了光明和灿烂。
思想通达的人,就乐观、豁朗,一切都看得开;就懂得宽容、忍让,有着包容、涵养的气度;就沉稳、内敛,不会因琐屑之事,而喜怒无常;就方向明确,在前行的道路上,不至于迷失方向。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襟怀坦荡,是思想通达的基础;内心戚戚者,永远也不会抵达通达的境界。
若然,人人都思想通达了,那么,这个世界就会变得透彻而明朗,这个社会,就变得和谐而融洽。
故而,通达,不仅是一种个人修养的必须,也是一种社会民主的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