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十一黄金周,论个儿卖的“青岛虾”搅动着各种舆论,也让重金打造的“好客山东”招牌蒙羞。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河南游客曝在山东日照旅游时,因点海鲜太少招来店主不满,家人被扒光衣服围殴,年迈的婆婆被殴打住院;青岛网友微博爆料,在辽宁盘锦红海滩遭遇“天价餐”,一份豆腐368元,一份野鸭632元……层出不穷的“天价”突然间进入公众视野,概因互联网的“病毒式传播”。
经常出门在外的人在车站、码头、景区等地,都或多或少地遭遇过“宰客”事件,迫于“强龙难压地头蛇”,大多选择拿钱消灾、忍气吞声,最多不过向亲朋好友诉说一下,并提醒亲友出门多加注意。对于不良商家来说,遇到外地人则视为发财机会,不宰白不宰,宰了也白宰。一位前几年在某火车站旁开饭店的老板的话或许能代表这类人的心态:“对外地人宰一个是一个,没指望他再来第二次,全国十几亿人呢,有的是人来……”
但这一切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特别是近几年微博、微信等的火爆而改变。出行前上网看看攻略,了解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看一下网友对当地商家的点评,消费时晒一下感受,在微博、微信上发一发感想,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或习惯。借着互联网的飞速传播,从争取“回头客”到争取“慕名客”,已经成为很多商家努力的方向。笔者在几次旅游体验后发现,那些先通过互联网看到的因诚信经营好评如潮的小店,在现实中同样经营得红红火火,对得起慕名光临的游客。而诸如“天价虾”等受到网友吐槽的店,关门倒闭只是朝夕之间。
互联网让我们的生存空间无穷放大,让微弱的声音也能得到无限传播。互联网时代,诚信经营可以事半功倍,快速实现梦想。相反,一次不诚信的行为,会让好不容易打造出来的品牌在分分钟内毁掉。互联网思维下,只有用诚信赢得口碑才能走得更远,靠“天价”想快速发财者则会“为了一棵树而失去一片森林”,实在是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