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科技是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科技是社会发展进步的阶梯。近年来,解放区高度重视科学普及和科技创新工作,动员和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努力健全科普组织网络、完善科普设施、壮大科普队伍,科普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全区上下的科普意识普遍增强,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逐步提升。从2004年至今,该区已4次被命名为全国科普示范区。
解放区把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区作为大力推进科普工作的目标,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议定期听取科普工作汇报,安排部署科普工作,各街道也相继成立了科协组织,设有专职工作人员,57个社区(村)都建立了科普工作小组,同时将科普工作纳入各街道和有关部门年度工作目标,科普经费列入专项财政预算,并随财政收入增长逐年递增,2015年财政预算科普经费达到30万元,人均科普经费达到1元。同时,各街道办事处也按规定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
该区扎实开展城市居民教育培训,不断提高全民科学素质。该区认真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通过科教进社区、送科技下乡等活动,积极开展居民科学素质教育培训工作,今年先后举办了健康保健、防震减灾、公共安全、防雷防霾等科普知识培训,共培训居民2万余人次,开设解放大讲堂,专门对各级领导干部开展以科技创新、专业知识等为重要内容的培训教育,同时通过研讨会、科普报告会、专题讲座、以岗代训等多种形式,培训干部1400余人次。该区还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科普教育,围绕培养青少年科学兴趣和动手动脑能力,通过开设兴趣爱好班、才艺提高班等形式,大力开展“科技夏令营”“小制作小发明”、科普展览等校外科技活动,使广大未成年人在科学体验中养成了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自觉性;积极组织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科技传播行动、河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焦作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两年来,该区中小学生共获得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大赛奖项20余项、市级奖项35项。
该区充分发挥科普示范作用,努力培育特色。该区出台奖励政策,对建成一个新型多功能社区,奖补资金不少于30万元,全区已建成以科普活动阵地为重要内容的新型多功能社区24个,办公用房面积大部分都在800平方米以上。每个多功能社区均建有科普图书室、科普学校、科普活动站、科普宣传栏、科普画廊等场所,实现了社区科普阵地建设多元化、社会化。全区已建成9条科普街、4个市级科普教育基地;建成科普画廊30个共计1500余米、科普宣传栏80多个;建成面积50平方米以上的社区科普活动站、社区科普学校和科普图书室各24个,大部分社区藏书都在1万册以上。各社区依托区级网站建有科普网页,方便了居民点阅。该区还重视社区特色科普载体建设,学生路社区投资30余万元建成了科技体验馆,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体验到科技魅力;都市花园社区建立了心理健康咨询室,培训了40名家庭心理教育指导师、18名亲密之旅讲师、8名青春无悔讲师,已开展社区心理咨询课40余场,受训人员达2000余人。今年,该区又获得“河南省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先进单位”称号,涌现出国家级科普示范社区2个,省、市级科普示范社区10个,区级科普示范社区12个,每年评选社区科普示范家庭135户,建成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3所。
该区努力开展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建设,依靠20余家单位,实现科普资源共享,推进科普惠民。该区与河南理工大学达成协议,共建解放区科普图书馆,馆舍建筑面积6700平方米,藏书40余万册,有电子图书100余万册,干部群众可凭图书证借阅所有科普书籍。同时,积极与市科协沟通协调,组织科普大篷车到陶瓷路社区、幸福街小学、人民公园等场所巡回展出科技展品。
该区还借助多媒体,有序推进科普信息化建设。近年来,区财政先后投入10万余元科普信息化资金,通过政府采购购置了20多块网络科普显示屏,其中2015年购置网络科普阅览屏3块、网络科普影院1套,为社区居民提供实时更新、形式多样的科普服务,同时对科协网站进行升级,充实科普网站内容,并定期更新,做到内容的时代性、新颖性、前瞻性统一,开通了微信公众平台,向群众发送科普短信等,不断普及科普知识。
该区定期开展多种科普主题活动,每年都开展“科技活动周”“科普日”“防震减灾宣传周”和“送科技下乡”等大型科普活动;每月都开展一次科教进社区活动,先后举办“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共创无毒社区”活动日、中老年保健知识讲座和“保护资源、节约能源科普展”等科普知识宣讲培训活动,树立群众科学理念,努力营造科普宣传浓厚氛围。
(任娜 殷小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