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王言 通讯员王星)“以前光听说过杂交水稻,没想到今年俺种上了杂交小麦,产量、品质肯定没得说!”10月13日,修武县城关镇大梁庄村种粮大户程小林兴奋地说。
面对我国粮食生产量、库存量、进口量“三量齐增”,与发达国家农业竞争愈加激烈的现状,我省作为全国重要粮食生产核心区,打造粮食产品核心竞争力,叫响“豫”字号品牌责无旁贷。
连续六年打破全国粮食高产纪录的修武县,启动绿色增产模式,变单靠增产量发力为打出增数量、增质量、增效益“三增”组合拳,为全省粮食生产探索低投入、高产出的科技化发展路径。
打造小麦核心竞争力,麦播是关键。走进程小林家的地头,脚下深耕细耙过的土地透出松软的质感,能看见零星散落的尚未被土壤吸收的肥料。
“这些肥料是沃夫特复合肥,污染少、肥力足,1袋顶3袋化肥。”程小林笑着说。
远处,一个拖拉机司机正往播种机里倾倒麦种。走到跟前记者看到,这些种子除了穿“红衣”外,还带有星星点点的白色粉末。
“为了从源头提高小麦生产品质,确保苗齐苗壮,俺用的包衣剂采用的是适乐时、敌萎丹等高效低毒农药,加上根果多多微生物菌剂。”程小林介绍。
从高效低毒的菊酯类农药取代高毒的有机磷类农药,再到引入生态农药,修武县在播种、管理和收获等粮食生产全流程中,实现了农药使用量和病虫害发生的同步下降。
优良品种纷至沓来。修武作为粮食新品种“国考”“省考”的角力场,全国农业科研院所和许多种子集团公司抢着让农民试种小麦新品种。今年,程小林家引进了10余个小麦新品种,其中就有最新的杂交小麦。
“种好肥好农药少,粮食质量呱呱叫,不愁卖不上好价钱!”去年夏收,程小林收获的小麦由于品质高,全部以种子的价格出售,平均每亩地多赚300余元。有规模才出效益,今年麦播之前,他趁热打铁,经过土地流转,耕地规模扩大到了300亩。
如今,修武县有100多个像程小林这样的超高产攻关点,不仅发挥着单点辐射带动作用,还调动了周围群众的种粮积极性。同时,修武县还大力培养种粮大户,扩大生产规模,面积在100亩以上的种粮大户新增加30余个。①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