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军民融合发展 再创双拥辉煌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5年10月26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军民融合发展 再创双拥辉煌
——我市第五次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掠影
作者:本报记者 李新和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驻焦解放军第九十一中心医院医务人员深入回民居住区开展义诊活动。
  根据政策要求按时足额发放义务兵优待金。
  市中级人民法院组织开展“千名法官送法进军营”活动,帮助官兵解决涉法问题。
  驻焦部队官兵积极参加森林城市建设。
  军地双方及时将立功喜报送到官兵家中。
  驻焦62111部队为旱区村民送去救命水。
  把最优秀的文艺作品送进军营。
 
   

  焦作是革命老区,双拥工作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优良传统。特别是开展创建双拥模范城活动以来,全市党政军民同心协力,军地双方共谋发展,已连续4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连续6次荣获“省双拥模范城”称号;所辖的沁阳市、孟州市、修武县、武陟县、解放区也先后多次被评为“省双拥模范城”;2014年,市委书记孙立坤当选年度全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十大新闻人物”。

  强化组织领导 形成双拥工作强大合力

  各级党委、政府和驻焦各部队高度重视双拥工作,始终把双拥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党政军领导政绩考核范围,纳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党政军领导重要议事日程。市委定期召开议军专题会议,市政府召开市长议事会,听取双拥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市委书记孙立坤,市委副书记、市长谢玉安等市领导多次开展双拥工作调研,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制订印发了焦作市《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工作实施方案》,将81项228条工作任务分解到各成员单位,并明确了责任人。强有力的领导确保了创建活动有序开展。

  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定了军政座谈会议制度、领导小组成员全体会议制度、双拥联席会议制度、检查评比制度等,做到工作年度有计划、节日有安排、平时有活动、半年和年终有检查总结。每年的春节、八一建军节等重大节日和重大军事行动前夕,各级党政领导都要带队慰问驻焦部队,并赠送慰问金和慰问品,4年来,共为驻焦部队官兵发放节日生活补助费320余万元。

  市委、市政府坚持将双拥工作经费及双拥办办公经费列入财政预算。4年来,各级财政共投入双拥资金4.8亿元。在坚持财政投入的同时,我市双拥投入渠道不断拓宽,实现了由过去的市、县二级投入转变为现在的市、县、乡、村四级投入;由过去单一的政府财政投入转变为现在的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力量多方投入;由过去单纯的资金投入转变为资金、物资、智力等多种形式投入。

  深入探索实践 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军地各级领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加快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战略要求,围绕服务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和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研究制定了《焦作市军民融合式发展联席会议制度》,不断健全军地科技成果转化、信息共享、人才培养等机制,积极推进军地资源共建共享,取得丰硕成果。

  科技信息融合。2013年,我市借助全面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契机,打破部门和军地之间的指挥鸿沟,专门为部队信息化预留终端和入口,建成集国防动员网、公安指挥网、数字城管网和移动通信网于一体的指挥中心系统,使军地“一体化”联合指挥由设想变为现实。

  道路交通设施建设融合。全市高速公路服务区为部队装备预留停靠、补给位置,建成了集食宿、加油、维修、通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工作站;所有收费站口开设保障部队重装备通行的快速通道,铁路沿途建造了月山、待王两个军事货运编组站。

  住房医疗保障融合。推进“暖心工程”,将驻焦官兵住房推行社会化保障,纳入城镇保障住房建设规划。近年来,快速办理了驻焦62111部队新营区、71762部队新营区、市民兵训练基地等军事设施审批手续20多项,为部队营房建设提供用地2000余亩。

  资金和人才要素融合。市委、市政府、焦作军分区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的意见》,明确各县市区人武部工作经费年度预算。在南水北调征迁安置工作中,焦作军分区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广泛动员、精心组织、扎实工作,为圆满完成征迁任务作出重要贡献,军民融合发展经验受到习近平、回良玉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

  用心倾注真情 夯实双拥工作基础

  落实好优抚政策。及时调整重点优抚对象的抚恤定补标准,并按时足额兑现,4年来共发放抚恤定补金3.87亿元,各级财政配套资金6085万元。建立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规定“三属”、残疾军人和在乡老复员军人的抚恤定补标准,以不低于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的20%逐年增长,并纳入当地财政预算。研究制定了《焦作市市区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优先安排重点优抚对象选择公共租赁住房。在一级至六级残疾军人医疗待遇得到有效保障的同时,出台《焦作市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实施意见》,较好地解决了其他重点优抚对象看病难问题。推行优抚对象医疗保障“一站式”服务模式,实现计算机网络化全覆盖,较好地解决了优抚对象的医疗报销难问题。

  做好优待工作。我市始终坚持把义务兵优待摆在重要位置,4年来,共对3450名立功受奖现役军人发放奖励金182万元;“三属”、残疾军人、在乡老复员军人和带病退伍军人的优待面达100%。2012年,全省实行新的义务兵优待金标准后,我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征兵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发放对象、发放标准、发放程序和优惠政策等,为义务兵优待金发放提供政策支持,确保优待金严格按照新政策及时足额发放。市城区义务兵的优待金发放标准为每人每年16800元,6县市发放标准最高达到13374元。2015年八一建军节前,我市共为3989名义务兵发放优待金5645万元,及时足额完成了发放任务。

  做好安置工作。军转干部安置方面,精心打造军转干部安置前适应性培训的“焦作样本”,对团职干部实行“量化积分”,直接选调安置;对营以下干部采取“先培训、后安置、按成绩、定位置”的安置办法。4年来,全市共接收军转干部268名,其中自主择业37名;计划安置231名,全部安置到党政群、政法机关和事业单位。退役士兵安置方面,积极推进计划安置、自谋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四位一体”的退役士兵安置改革。研究制定了《焦作市退役士兵重点安置对象考核安排工作实施细则(试行)》,对符合条件的退役士兵进行量化考核积分,依据分数公开选岗,做到了公正公平。对接收的退役大学生士兵,从2014年起,在事业单位招聘时,拿出当年符合条件士兵人数的10%定向招聘退役大学生士兵。4年来,我市共接收复员退伍军人8036名,安置率达100%;发放城镇退役士兵待安置期间生活补助505万元;投入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经费1229万元;对自谋职业的1451名退役士兵,发放一次性经济补偿3807万元。随军家属安置方面,市人社、民政等部门积极克服困难,优先安置113名随军家属就业,其中安置在行政机关、事业单位60人,安置在企业57人。对5城区驻焦部队无业或失业随军随调随迁家属,给予每人每月600元的经济补助,并随群众生活水平提高适时进行调整,累计发放补助金368万元。

  积极主动作为 开创双拥工作新局面

  一是全力以赴做好支前保障。每逢部队参加重大演习或军事行动,市委、市政府都成立拥军支前保障领导小组,对部队可能遇到的交通、住宿、水电、训练演习场地等问题,超前考虑,精心安排。二是履行职责支持部队建设改革。市财政投入3274万元,先后修建了市人防战备仓库、市综合应急救援支队战勤保障大队、应急救援综合训练基地和马村区消防大队合并建设项目,建筑面积共计14747平方米;投入247万元,完成军分区机动指控系统试点建设任务,实现与省军区指挥通信系统互联互通;市财政投入2000万元、各县市区各投入100万元,加快修建焦作市民兵训练基地进度,目前项目立项、手续审批及前期建设资金投入等工作已经结束。三是积极倡导社会化拥军。全市106个乡镇办事处全部建立了拥军优属服务小组,1807个村全部成立了“爱心帮扶队”,为驻军和优抚对象提供打扫卫生、送医送药、农忙助耕等服务。

  为了支援我市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焦作军分区下发了《关于大力支援焦作市建设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的措施》,组织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实施以“帮建农村一线堡垒、帮扶粮食高产示范点、援建重点生态工程、打造红色文化名牌、参加平安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助推示范市建设“五项行动”。2014年7月,我市遭遇63年来最严重的旱情,1.7万群众面临巨大的饮水困难,驻焦62111部队和71762部队迅速抽组分队,克服天气炎热、时间紧急等不利因素,圆满完成了给甲板创、东大掌、黑岩等16个自然村送水的任务,累计出动各类运水装备360台次、人员120人次,总行程4160公里,送水2400余吨,有效缓解了村民的饮水困难,受到群众高度赞扬。积极开展“四帮一建”扶贫帮困、爱心捐助和义务巡诊等活动,累计帮助200余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驻焦部队官兵积极参加了“千人献爱心,捐献造血干细胞”活动,71426部队战士李伟成为我省现役军人中第一位捐献者。4年来,驻焦部队先后承担南水北调拆迁安置、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孟州柴河水库抢险、抗旱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100多项,投入兵力12万余人次,出动机械、车辆6023台次,帮扶贫困村14个,义务植树7万余株。

  功夫下在平时 增强双拥活动实效

  一是提高优抚对象的社会地位。利用八一建军节、元旦和春节等节日,以社区为单位召开优抚对象座谈会,让优抚对象忆光荣历史、谈工作奉献、比建功立业,进而宣传他们的模范事迹,提高他们的社会政治待遇,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二是发挥优抚对象的积极作用。经常组织优抚对象参加社区环境治理、植树造林等义务劳动;组成社会治安巡逻队,在社区开展治安巡逻,维护社会稳定,密切军民关系,发挥带头作用,促进社区工作开展。三是为优抚对象搞好服务。各社区以服务为根本,建立多层次、相配套的双拥服务网络,为优抚对象提供家政、医疗等服务。解放区民主街道道清里社区组织社区内维修、保洁等方面的专业人士成立家政服务队,为优抚对象提供力所能及的低偿或无偿服务。

  同时,我市开展了“关爱功臣”活动,4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先后投入64万元,帮助94户重点优抚对象修建住房,解决了他们的住房难问题;民政部门投入资金226万元,帮助23903名重点优抚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并为9342名优抚对象减免医疗费995万元;将6158户生活比较困难的优抚对象列入城镇和农村低保,发放救济金731万元。市妇联、市民政局和焦作军分区政治部每年联合开展“优秀女军人”“好军嫂”“巾帼拥军先进个人”评选活动,4年来共评选出95名“优秀女军人”“好军嫂”“巾帼拥军先进个人”。自2011年起,我市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划拨出专项经费,利用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组织开展对军人家庭“大走访大慰问”活动,由市县乡三级分层走访慰问全市现役官兵亲属,4年累计投入100余万元。

  军民融合式发展,使共建呈现出了新亮点。全市共有382个单位与驻焦部队签订了共建协议书,收获了丰硕的成果。市工商联先后组织创办军民共建点15个、非公有制企业与部队军民共建对子42对。2012年11月,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与共建单位国家级综合救援队71762部队,共同举办了第三届“校园安全文化节”。解放区学生路社区与驻焦71426部队结为共建对子后,大力实施社区文化进军营、社会服务进军营、送温暖进军营的“三进军营”和驻军卫生服务进社区、扶贫帮困进社区、便民服务进社区的“三进社区”工程,多方位、多领域、多层次地开创了军民共建新局面。

  (本版图片均由市民政局提供)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