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新和
植树造林、挖河清淤、抢险救灾、结对帮扶……无论城市还是乡村,处处闪现着人民子弟兵拥政爱民的身影;
节日拥军、科技拥军、法律拥军、智力拥军……无论军营还是故乡,地方各级党委、政府拥军优属的热情高潮迭起。
多少年来,在焦作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军民鱼水相依的双拥之歌越唱越响亮,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拂去历史的尘埃,一连串耀眼的荣誉仿佛就在昨天:焦作连续四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连续六次荣获省双拥模范城称号,所辖沁阳市、孟州市、修武县、武陟县、解放区多次被评为省双拥模范城,市委书记孙立坤当选2014年度全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十大新闻人物”。
双拥传统代代相传,双拥工作历久弥新,强大的工作合力铸就焦作军民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争创新优势、明确新要求、实现新跨越,夺取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2013年,我市第六次荣获省双拥模范城称号之后,市委、市政府再次发出了动员令。
随即,全市大街小巷、农村社区,部队、学校、机关、企业……党政军民齐行动、巩固成果上台阶,共建双拥模范城的滚滚热流在广袤的怀川大地上浩浩荡荡、奔腾不息。
焦作是革命老区,素有双拥光荣传统。无论是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还是在如火如荼的革命建设时期,焦作军民始终以满腔热情和忠诚担当,一代一代地书写着双拥工作新篇章。
针对新的历史时期双拥工作新特点、新情况、新要求、新期待,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和驻焦各部队坚持把双拥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总体规划,纳入党政军领导政绩考核范围,纳入政府工作报告,纳入党政军领导重要议事日程。市委定期召开议军专题会议,市政府召开市长议事会,听取双拥工作汇报,积极主动研究解决各种问题。
市委书记孙立坤,市委副书记、市长谢玉安等市领导对重大拥军工程亲自部署决策,对重要拥军活动亲自到场参加,对重点拥军项目亲自过问督导。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将《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工作实施方案》的81项228条工作任务分解到各成员单位,明确责任,强化领导。
军政座谈会议制度、领导小组成员全体会议制度、双拥联席会议制度、检查评比制度等,由市双拥办制定的这些制度促进了全市双拥工作的蓬勃开展。每年的春节、八一等重大节日和重大军事行动前夕,各级党政领导都要带队慰问驻焦部队,赠送慰问金和慰问品。四年来,共为驻焦部队官兵发放节日生活补助费320余万元。
在此基础上,我市广泛开展宣传教育,营造浓厚的双拥工作氛围。在市区主要路段设置的110多个醒目的双拥标语牌,在全市旅游景点设置的“现役军人、残疾军人凭证免费”标志牌,在各大商场、超市、医院、车站等服务窗口张贴的“军人、军烈属、残疾军人优先、优惠”等标志牌,在驻焦各部队大院悬挂的《拥政爱民公约》牌匾等,让人心中油然产生一种双拥模范城的自豪感。
我市每年还坚持在各大中专院校开展一次军训活动,组织中小学生参观青少年教育基地,每逢清明、七一等重大节日举行祭奠革命烈士和入党、入团、入队宣誓仪式。去年9月30日,我市开展了首个法定烈士纪念日公祭活动。
按照军地双方协商提出的“部队把烈士送回家,地方把烈士迎回家,军地共同给烈士安好家”的要求,今年5月23日,我市在博爱县烈士陵园隆重举行海军航空兵学院革命烈士鲁朋飞骨灰安葬仪式,此举在军地引起了巨大反响,也为双拥工作增添了亮点。
探索实践,创新方式,让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
新时期新期待,新实践新探索,焦作的双拥工作也在适应新常态,不断创新发展。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战略要求,服务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和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是我市近年来双拥工作研究发展的重点。为此,我市制定了军民融合式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军地科技成果转化、信息共享、人才培养等机制。
2013年,我市在全面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过程中,打破部门和军地之间的指挥鸿沟,专门为部队信息化预留终端和入口,建成集国防动员网、公安指挥网、数字城管网和移动通信网于一体的指挥中心系统,使军地一体化联合指挥由设想变为现实,辖区作战部队、武警等所有连队全部搬进了设施齐全、信息化程度高的新营房。
在实施道路交通“畅通工程”中,全市高速公路服务区为部队装备预留了停靠、补给位置,建成了集食宿、加油、维修、通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工作站;所有收费站口开设了保障部队重装备通行的快速通道。
关心支持国防建设是我市多年来持之以恒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土地资源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我市大力推进“暖心工程”,将驻焦部队官兵住房推行社会化保障,纳入城镇保障住房建设规划。近年来,我市快速办理了驻焦62111部队新营区、驻焦71762部队新营区、市民兵训练基地等军事设施审批手续20多项,为部队营房建设提供用地2000余亩。
倾注真情,心系国防,用真诚真心真情为双拥工作注入强劲活力
军队是祖国的忠诚卫士,军队是和平的钢铁长城。在焦作368万人民的心中,始终有一个共同的信念:自己宁可多付出点,也决不能让子弟兵受丝毫难为!
——4年来,全市共发放抚恤定补金3.87亿元,各级财政配套资金6085万元。
——4年来,全市共对3450名立功受奖现役军人发放奖励金182万元,“三属”、残疾军人、在乡老复员军人和带病退伍军人的优待面达100%。
——4年来,全市共接收军转干部268名,除自主择业外,其余全部安置到党政群、政法机关和事业单位。
4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在焦作双拥工作的新征程中,广大军民努力把每一个细节做得更实更好。
我市每年都要及时调整重点优抚对象的抚恤定补标准,建立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规定“三属”、残疾军人和在乡老复员军人的抚恤定补标准,以不低于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的20%逐年增长,并纳入当地财政预算。研究制定了《焦作市市区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优先安排重点优抚对象选择公共租赁住房。推行了优抚对象医疗保障“一站式”服务模式,实现计算机网络化全覆盖,较好地解决了优抚对象医疗报销难问题。
在抓好优待金发放工作方面,2012年,全省实行新的义务兵优待金标准后,我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征兵工作的意见》,为义务兵优待金发放提供政策支持。市城区义务兵的优待金发放标准为每人每年16800元,6县市发放标准最高的达到13374元。今年八一前,我市共为3989名义务兵发放优待金5645万元,及时足额完成了发放任务。
军转干部安置事关转业干部的切身利益,事关社会的大局稳定,对此,我市精心打造军转干部安置前适应性培训的“焦作样本”,对团职干部实行“量化积分”,直接选调安置;对营以下干部采取“先培训、后安置、按成绩、定位置”的安置办法。4年来,全市共接收军转干部268名,其中自主择业37名;计划安置231名,全部安置到党政群、政法机关和事业单位。在第六次全国军转安置表彰大会上,我市军转办再次被评为全国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先进单位。
在退役士兵安置方面,我市实行了计划安置、自谋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四位一体”的退役士兵安置改革。2014年,市城区共接收退役士兵重点安置对象17名,全部安置到全供事业单位。对接收的退役大学生士兵,从2014年起,在事业单位招聘时,拿出当年符合条件士兵人数的10%定向招聘退役大学生士兵。在随军家属安置方面,市人社、民政等部门克服困难,优先安置113名随军家属就业。对5城区驻焦部队无业或失业随军随调随迁家属,给予每人每月600元的经济补助,并随群众生活水平提高适时进行调整,累计发放补助金368万元。
视人民如父母,把驻地当故乡,军民一家亲的和谐温馨为焦作双拥工作插上腾飞的翅膀
今年7月12日,博爱县清化镇西关村热闹非凡。8时许,村民们像迎接亲人一般涌向村口。解放军第九十一中心医院开展送医下乡暨帮扶共建活动再次在这个村掀起了波澜。这已是该院医疗专家服务队第三次来这里了,他们不辞辛劳,认真义诊,解除了一个又一个患者的痛苦。“鱼水情深”“军民共建”的鲜红标语再次在该村高高挂起,也深深印在了村民的心里。
“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为我们办了那么多实事,我们也必须担当起人民子弟兵的责任,为地方建设尽力!”驻焦某部政委深情地说。
去年7月,我市遭遇63年来最严重的旱情,1.7万名群众面临巨大的饮水困难,驻焦62111部队、71762部队迅速抽组分队,克服天气炎热、时间紧急等不利因素,圆满完成了给甲板创、东大掌、黑岩等16个自然村送水的任务,累计出动各类运水装备360台次、人员120人次,总行程4160公里,送水2400余吨,有效缓解了村民的饮水困难,受到群众高度赞扬。
在“四帮一建”扶贫帮困、爱心捐助和义务巡诊等活动中,驻焦部队累计帮助200余名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同时,驻焦部队官兵积极参加了“千人献爱心,捐献造血干细胞”活动,71426部队战士李伟成为我省现役军人中第一位捐献者。
4年来,驻焦部队先后承担南水北调拆迁安置、国家森林城市建设、孟州柴河水库抢险、抗旱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100多项,投入兵力12万余人次,出动机械、车辆6023台次,帮扶贫困村14个,义务植树7万余株。
与此同时,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及各个部门积极与部队结成共建对子,支援部队建设;成立拥军支前保障领导小组,为部队训练演习提供坚强的后勤保障。
据统计,全市106个乡镇(街道)全部建立了拥军优属服务小组,1807个村全部成立了“爱心帮扶队”。市工商联带动400多家私营企业参与到拥军活动中,市中级人民法院组织开展了“千名法官送法进军营”活动,市妇幼保健院开展了“迎八一送健康”关爱军嫂爱心义诊活动,市交通部门投资400余万元为驻焦部队修建了进出营区道路10条,共计36公里……
双拥是桥梁,双拥是纽带。双拥让共和国的军人与人民群众熔铸成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双拥让军民和谐团结迸发出巨大的力量。我们相信,在未来的征途上,焦作的双拥之花一定会绽放得更加绚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