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直的公路在绿油油的田地间穿行,两旁的绿化带整齐划一,各类车辆不断地在平整的路面飞驰,我市快速发展的农村公路事业正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一环。前不久,为了进一步提升我市农村公路发展水平,市交通运输局又专门印发《焦作市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方案》,要求全系统按照“坚持建养并重,坚持管养结合,坚持统筹协调,推动农村公路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着力从“会战式”建设向集中攻坚转变,从注重连通向提升质量安全水平转变,从以建设为主向建管养运协调发展转变,从适应发展向引领发展转变,并通过转变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式,使我市农村公路路网结构明显优化,质量明显提升,养护全面加强,农村客运和物流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完善,力争在2020年实现交通运输部要求的目标和任务。
前不久,交通运输部提出,要加快推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可持续发展,力争到2020年实现“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总目标。近年来,我市农村公路建设发展迅速,农村公路连年列入全市十项民生工程之中,并于2006年在全省率先实现行政村村村通硬化路,2008年在全省率先实现自然村村村通硬化路。目前,我市农村公路总里程已达6525公里。同时,我市按照“建养并重,以养为先”的要求,加强三级养护体制建设,深入开展“好路杯”竞赛活动和“四个示范”创建、农村公路“431”道路创建、“十百千”示范县创建、文明示范路创建、文明示范片区创建、文明示范乡(镇)创建等一系列活动,不断提升农村公路养护水平,全市平均农村公路列养率达97.3%,经常性养护率达69.5%,累计创建“省级文明示范路”402公里,居全省前列,全市80个农村公路乡(镇)管养站全部达到了规范化管理的标准。特别是去年,市政府专门下发了《关于推进农村公路三年行动计划乡村通畅工程加快农村公路发展实施意见的通知》,明确提出,要在2014年至2016年,实现全市农村公路建设投资不低于12.5亿元,集中建设农村公路1200公里,改造危桥5000延米,县到乡、乡到乡、乡到村的道路路面良好、路肩整齐、边沟畅通、标志齐全、安保完善、绿化美观的目标。
由于农村公路起步早,路程长,经过多年的使用,许多道路都需要进一步进行保养和维护。为此,市交通运输局专门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的“四好农村路”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和组织指导全市“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组织抓好各项目标任务的落实。同时,要求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制订切实可行、符合本地区实际的实施方案,做到任务清晰、责任明确、措施有力,并高度重视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大力宣传“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以及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为我市农村公路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建设“四好农村路”的关键是责任。为了进一步落实责任,市交通运输局要求全市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积极争取“十三五”期间推进农村公路运输建管养运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对县、乡两级责任体系的考核力度,为工作开展创造良好的激励环境。同时,要落实各级工作责任,分解年度工作任务,细化“四好农村路”目标,充实工作力量,落实资金、机构、人员和保障措施,确保顺利实现“四好农村路”建设各项工作目标。特别是县级人民政府作为农村公路工作的责任主体,也是“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具体实施主体,更要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平台,对各项工作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使全市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工作逐年提升。
示范创建活动是“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重要载体。为充分调动各县市区的积极性,促进主体责任的全面落实,市交通运输局将按照“好中选好、优中选优”和“经验突出、可推广、可复制”的原则,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活动,并从2016年开始,每年年底推出部分示范县,营造比学赶超的氛围,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监督考核是确保“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取得成效的保障。市交通运输局要求各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加强监督考核工作,重点对责任落实、资金到位、建设质量、管养效果、工作进度等情况进行检查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并按照“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强化考核,建立健全考核结果与投资挂钩的奖惩机制,充分发挥上级补助资金的引导和激励作用。同时,各县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加强对乡(镇)政府、村委会的指导督导,充分发挥基层政府和组织在农村公路工作中的作用。
创新投入机制是建设“四好农村路”的有效方式。市交通运输局提出,各县市要加快建立以公共财政分级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为辅的农村公路资金筹措机制。同时,各县市区已明确的财政补助资金标准不得降低;《河南省农村公路条例》明确的财政应列支资金应足额到位。另外,要完善“以奖代补”政策,发挥好“一事一议”在农村公路发展中的作用,并继续鼓励企业和个人捐款以及利用道路冠名权、路边资源开发权、绿化权等多种方式,筹集社会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发展。
本报记者 孙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