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位于示范区核心区的焦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焦作高新区)是1999年由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高新区。2006年先后经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公告审核通过。焦作高新区成立以来,依托地区发展基础,大力培育引进新兴产业,聚集创新创业所需要素,逐渐成为周边区域极具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为贯彻落实中央有关战略部署和省委、省政府要求,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树立南水北调城市依靠科技创新实现快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旗帜,发挥高新区在科技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产业优化升级、城市转型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在国家各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省政府和焦作市共同布局,全力打造焦作国家高新区,加快推动地方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市委书记孙立坤,市委副书记、市长谢玉安等多次到示范区调研焦作高新区创建国家高新区的工作情况,进行现场办公;省科技厅领导会同焦作市政府领导先后四次带队赴京向科技部有关领导汇报创建工作。
市政府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分管副市长和示范区管委会领导为副组长,市直各有关部门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建立协调会制度,积极解决问题;示范区大力开展招商引资,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推动 以升促建工作,使得焦作高新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综合实力不断提升,经济保持高速增长,为成功升级为国家高新区提供了有力保障,打下了坚实基础。
以升促建,创新优势
焦作高新区的建设,经历了起步探索、发展转型,正在进入快速推进阶段。在科技创新的引领下,焦作高新区坚持“创新驱动、生态立区、人才优先、跨越发展”的原则,与周边区域差别竞争、协同发展,现代优势产业不断集聚、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园区功能不断提升,具备了国家高新区的基础条件。
园区经济优势。建设了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大学科技园,充分发挥区内著名大学河南理工大学的作用,汇聚国内外有关科技资源。焦作高新区园区功能形态不断完善,人居环境优越,城市服务功能不断增强。通过实施“一心两翼”战略,以城市综合体开发、科教资源集聚项目为重点,大力提升城市服务功能。高新区产业显著发展,快速培育和发展了具有显著竞争力的产业,在周边地区、省内外、国内外的影响力不断提升。
产业实力优势。焦作高新区坚持科技创新强区,依托区位优势、资源特色和产业发展基础,培育发展了具有显著竞争力的新材料、先进装备、电子信息。新材料领域,铝基复合材料、先进陶瓷材料和烫印材料在细分领域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先进装备制造领域,焦作高新区是科技部国家火炬计划焦作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的核心区。区内有河南中轴集团、奇瑞汽车发动机生产基地等一大批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在轿车凸轮轴、发动机制造等汽车零部件领域占有领先地位。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焦作高新区电子信息领域依托现有重点项目,不断向上下游延伸产业链条,大力承接沿海产业梯度转移,目前已形成了LED和光电显示两大类。规划建设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已入驻电商23家,阿里巴巴、慧聪网、浪潮等一批电商巨头纷纷落户园区。
创新能力优势。焦作高新区依托区内河南理工大学等科教资源,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鼓励企业建设研发中心,大幅度提升了高新区创新能力。区内有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先进陶瓷基地、厦门大学(焦作)科技园、韩国梨花女子大学纳米实验室、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等4家科技研发平台。同时,该区以创建国家高新区为抓手,谋划建设了焦作高新区创业中心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焦作中关村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焦作科技大市场等4个科技创新载体,为企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打造服务平台。为全面提升高新区科技创新实力,该区全力配合省科技厅创建中原城市群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软硬环境优势。焦作高新区享有市级综合管理权限和行政管理职能,实行“封闭式管理”,坚持“亲商、为民、创新、高效”,以“共同发展,实现双赢”来加快高新区建设,营造出优良的行政环境、法制环境、信用环境和创业环境。焦作高新区建设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和园区快速发展有机结合。一是合理布局功能空间,严格项目准入审查,切实加强环境监管。二是加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集中处理,重视生态保护、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加快打造生态产业链。三是强化高新区生态“人居环境”建设,突出“水秀、园绿、林荫”的特色。在高新区功能布局中,精心打造园林水乡,体现寓生态和科技于一体的科技新城区特色。
以升促建,创新驱动
创建国家高新区加快科学发展。焦作高新区充分发挥高新区引领作用,先行先试,正在成为“生态型、创新型”的先导区和示范区。成功创建有利于完善国家高新区战略布局,进一步加快南水北调地区科学发展。
创建国家高新区加快跨越发展。焦作高新区依靠科技创新加快区域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三化协调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它从城郊接合部发展到城市最为宜居的区域,它关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就业培训和职业技术教育,坚持选择发展高附加价值产业,注重生态环境保护,繁荣区内文化生活。它形成了新材料、先进装备、电子信息产业快速集聚和发展的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均以30%以上的速度增长。成功创建有利于依靠科技创新,加快中原经济区跨越式发展。
创建国家高新区加快集群发展。焦作高新区充分发挥本地区的产业基础、资源特色,发挥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军民结合技术创新的作用,培育和引进了卓立烫印、卓林数码、宏程陶瓷、中轴集团、厦工机械、奇瑞汽车发动机、中光学集团等一批科技创新能力强、产品层次高的企业群体,在新材料、先进装备、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细分领域的培育发展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部分领域达到国际水平。焦作高新区升级国家高新区,有利于在更高的平台上吸引国内外技术研发力量和投资者,做大做强优势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创建国家高新区加快转型发展。焦作高新区围绕发展特色高新技术产业,以园区为主要载体,通过产城融合推动资源枯竭型城市完成转型升级,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焦作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能够更大限度地发挥高新区的平台作用和示范意义,对资源型城市发挥高新区作用实现根本转型做出有力的示范和带动。
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加快优势发展。焦作高新区升级建设国家高新区,有助于发挥焦作市和中原经济区在我国中部崛起中的区位作用,依托有利的政策、科技资源和产业优势,打造中原地区产业、科技和人才的高地,与周边城市形成高新技术产业隆起带,提升整体优势,为中部崛起作出更大贡献。
以升促建,再次起航
发展定位:根据国家对高新区建设发展“四位一体”的发展定位以及焦作高新区肩负的使命要求,焦作国家高新区的战略定位是:南水北调中线城市依靠科技创新实现低碳绿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示范;中原经济区快速崛起和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我国重要的铝基复合新材料和陶瓷新材料产业高地,积极参与国际国内竞争;区域重要的创新中心和资源型城市根本转型的试点示范区域。
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国家高新区“四位一体”要求(一个中心),坚持“创新驱动、生态立区、人才优先、跨越发展”原则(四项原则),以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一个动力),创新发展思路和理念,大幅度提升高新区科技创新能力、创新创业服务能力和科技成果产业化能力(三大能力建设),以差异化发展模式,推动焦作国家高新区成为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的高地,成为中原经济区快速发展的增长极和创新极,成为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资源型城市根本转型,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引擎(三个方面的重点要求),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 相关链接 ……………
国家高新区“四位一体”新功能
国家高新区被定位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带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高新技术产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四位一体”的精确定位,不仅科学阐释了国家高新区的内涵和意义,更是提出了对国家高新区总体发展的要求和评价标准,是国家高新区的发展方向。
根据相关规定,凡进入“国字号”序列者,均享受诸多政策优惠。比如,为生产出口产品而进口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免领进口证,经批准可设立技术进出口公司,享受外贸经营权。又比如,可通过银行发行债券以筹集资金,基本建设投资可优先纳入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可以免购国家重点建设债券,可以自行制定产品试销价格或自行定价。再比如,可以对用于高新技术产品生产的仪器、设备实行加速折旧,5年内企业缴纳税收新增部分可用于开发区建设;还有包括安排劳动就业和招收职工拥有优先考虑权等。
发展目标
一是总体目标:在优势产业领域内,为实现国家战略需求和目标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公共技术服务机构、公共信息服务机构、投融资服务机构、抚育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的机构等创新要素和载体比较密集、运行较好;创新创业活跃,集群创新优势和技术领先优势明显;创新网络和组织间合作比较发达,协会、联盟等组织形态比较密集;园区功能配置优化,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是重点监测指标:每千人就业人口大专以上学历人数达500人;全区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3.5%以上;全区财政支出应用于技术研究和开发经费占一般预算收入的比例高于5%;每万名从业人员新增发明专利授权数达到8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率高于30%;形成新材料细分领域创新集群,培育打造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引进培育3家以上百亿元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20家以上年销售收入超5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30家以上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和100家以上创新型科技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产业企业占区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比例高;现代服务业收入占全区营业总收入的比例高于30%;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低于0.25吨标准煤。
发展任务
产业发展任务。在新材料产业方面,重点发展先进陶瓷材料,大力培育发展膜材料及其组件,重视发展光电子材料,重点发展新型光电子材料与器件、新型显示器件、新型元器件等。在先进装备制造方面,重点发展汽车整车生产,工程机械装备(设备)及配套零部件生产,以做大做强焦作工程机械设备产业为主线,依托厦工机械(焦作)、厦安轮胎、风神轮胎等一批装备制造信息化自动化生产。在电子信息方面,发展重点包括薄膜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及光伏制备,光电显示器件及配套产品,柔性触摸屏、导电膜等关键部件。
创新能力任务。聚焦企业创新主体,通过高端科研项目对接、优质科研院所入驻、企业研发中心打造,加快提升高新区企业技术创新活力、能力。建设创新服务载体,在高新区核心区规划建设“创新智慧园”,重视专业化创新服务载体建设。提升技术转移及创新创业服务能力,结合高新区发展现实和国内外相关发展趋势,借鉴其他地区高新区快速建设和发展的经验,焦作高新区将着力加快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提升高新区创新创业服务能力,强化创新创业服务团队建设。大力推进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以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作为焦作高新区快速提升产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突破口,加快产业专业园建设,加快产业集群建设。
培育骨干任务。加快中小科技企业培养造就,发展综合孵化器、专业孵化器和孵化器+创业导师+天使投资人等多种类型科技企业孵化器。把科技企业孵化器推进行动与各类创业计划、重大技术创新计划、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计划、火炬计划等配套推进,促进科技创业的更快发展。建立健全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支撑体系,提高孵化服务质量。注重拓展融资渠道,构建新型投融资体系,为中小企业创业项目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撑。创新投融资机制,探索科技担保与投资的多种组合。
科技新城任务。按照“科技示范、宜居宜业、绿色和谐”的原则,在空间布局方面,立足系统开发,统筹整合优势资源,打造“一心二区”的整体空间发展格局。在产业布局方面,重点加强“三个产业园”建设,包括新材料产业集群、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园。重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配套服务功能,健全商务休闲设施,提高园区产城融合能力,吸引高水平企业入驻。倡导低碳经济理念,建设城市生态示范区。推进智慧城区建设,打造一流科技社区。
文:本报记者 郭树勋 图:本报记者 赵耀东 王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