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金融之窗 | 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创建标杆网点 打造一流品牌
图片新闻
三项措施助力小微企业
多措并举提升服务能力
成为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合作银行
“微信美食”不能游离于监管之外
如此培优
岂能把火腿肠培根妖魔化
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宣传
开展“金融知识进万家”活动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10月29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微信美食”不能游离于监管之外
□天 歌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最近,佛冈市民的微信朋友圈出现越来越多的“私房美食”,花哨的甜品、多种口味的比萨、似乎能闻到香味的卤鸡翅……让人看了垂涎三尺,再加上方便快捷的送餐服务,让不少市民对微信圈美食感到无法抵挡。       

  (据《清远日报》)

  作为“微信美食”的提供者,既因为自己的手艺得到大家的认可而收获了成就感,又通过售卖“私房美食”增加了收入,可谓一举两得。网友们之所以对微信朋友圈的“私房美食”情有独钟,一是可以品尝到不同的人制作的口味不同的各种美食;二是觉得都是网友自己制作、自己食用的,不会添加各种添加剂等,所以会更加健康和安全。

  但实际上,一些“微信美食”美味确实美味,是否安全、健康、绿色,可就说不准了。我们都知道,市场上的食品商家、饭店酒店都要接受政府部门的监管,其食品制作环境、流程、储存等都有标准和要求,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障食品的安全可靠。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对于入口之物,任何时候都马虎不得。而盛行于朋友圈的“微信美食”,目前恰恰游离于监管之外,食品是否安全、健康,全凭制作者的良心。

  有人觉得,“微信美食”的提供者都是网友个人,他们制作的美食也是自己食用的,为了自己的利益考虑,也会保障食品的健康安全。再说了,“微信美食”都是在朋友圈售卖,不可能坑害朋友。但自己制作自己吃的美食,未必就是安全的,而随着销量的增大,在利润的刺激之下,很多所谓的“私房美食”已经规模化生产。微信上的朋友也未必都认识、都熟悉,有些根本就是朋友的朋友,甚至是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关系越远,信任度也就越低。

  最新修订的、被称为“史上最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已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亮点之一就是要求入网食品经营者实名登记,并规定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可先行赔付。紧接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网络食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网络食品经营者必须依法取得食品经营许可证或备案凭证,否则将不得从事网络食品经营。这意味着,政府已经有意把“微信美食”纳入监管之中,只是由于这种分散式、个人化的美食制作和销售,监管难度确实很大,所以在监管细则、监管举措上,还在征求意见进一步完善改进当中。届时,网络上的“私房美食”将不会如此任性地兜售,而消费者的权益将得到更大的保障。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