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赵晓晓
见习记者 翟倩倩
“1、2、3……10。”10月28日,站在南水北调干渠旁,杨杰和陈春意一边数数,一边拿着捕捞网在水里来回摇晃。他们是南水北调中线干线焦作管理处的工作人员,正在南水北调闫河倒虹吸出口进行水质取样抽查。
为了保持良好水质,南水北调沿线都呈封闭状态,并由专业安保公司看守。按照规定,管理处的工作人员需要用捕捞网在水里左右摇晃10次,把留在网内的浮游生物带到实验室整理拍照,再上传到上级检验室检验,以观察并控制藻类生长情况。这样的采集工作每天开展两次,节假日也不间断。
取水样这个看似简单的工作,却需要认真准备。昨日,记者跟随杨杰和陈春意,驱车来到了闫河倒虹吸闸站。进渠道大门后,拾台阶而上至闸站,穿上救生衣,拿上捕捞网,才能到水质采样点进行采样。
除了人工检测水质,在中站区府城村南还有一个水质自动监测站,24小时不间断实时监测,每天出4次水质检测结果,双重检测确保水质安全。监测结果显示,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流经我市的水质长期稳定在二类水以上标准。
站在闫河倒虹吸闸站,可以听见震耳的水流声,向闸口望去,巨大的水花从水底翻腾而上,再慢慢由西向东流去。走进闸站控制室,一组控制闸门的设备映入眼帘,设备后面就是用安全栏杆围起来的4个闸门,每个闸门宽约6.5米。闸门旁,有醒目的天蓝色水位标注,记者看见,当天水深约6.8米。从3号闸门的控制设备上,可以看到当天水流流量为70立方米/秒。南水北调干渠通水至今,累计通过焦作段的水量已达13亿立方米。让人吃惊的是,该闸站这组控制闸门的设备是由远在北京的技术人员远程控制的。
对闫河倒虹吸闸站进行管理的南水北调中线干线焦作管理处,主要负责焦作境内中站区至修武县南水北调干渠的运行调度、安全保卫、工程维护、水质保护等工作。该处负责干渠总长38.46公里,主要建筑物包括7座倒虹吸闸站、1个暗渠、3个退水闸、3个分水口。该处负责的干渠沿线都安装了摄像头,从调度监控室就可以查看机房设备运行情况、防止身份不明人员接近渠道。在调度监控室内,记者从屏幕上看到,南水北调干渠人民路桥上有不少人在钓鱼。“我们已多次组织人员对钓鱼群众进行劝离,也与焦作市相关单位联合采取过打击行动,并在渠道里安装了防钓鱼绳,可治理效果都不明显。”该处办公室主任王守明对记者说,“钓鱼人员聚集在桥梁上,极易发生交通安全事故,并且影响焦作市旅游城市的良好形象。我们呼吁广大市民不要在跨渠桥梁上钓鱼,维护焦作的城市形象,保护南水北调工程。”
据了解,随着我市南水北调供水配套工程的竣工,一渠清水除了送到北京等地,还会惠及焦作市民。目前,修武县部分群众已经喝上了南水北调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