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化焦作 上一版3  4下一版
深挖旅游资源加快转型 打造特色文化旅游景区
第十八届北京中国古玩艺术品博览会落幕 我市获得一金三银
卢小刚书画作品展开展
东方太极:文化转型“三级跳”
特色小镇非乡镇
北京湖社画会焦作写生创作基地签约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下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5年10月3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挖旅游资源加快转型 打造特色文化旅游景区
——记焦作影视城转型升级之路(下)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突显眼前快闪表演。 (本报资料照片)
  历史剧目展演。 (本报资料照片)
  传统技艺吹糖人。 (本报资料照片)
 
   

  本报记者 宁江东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与核心,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近年来,焦作影视城把打造文化旅游品牌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将时尚文化与传统文化巧妙串联,将影视文化与历史文化有机融合,有力推动了焦作影视城由“旅游文化”向“文化旅游”发展。游览焦作影视城如读中国古代史,一景一物都能感受到历史文化的魅力。有了充盈的文化滋养,焦作影视城变得更加鲜活。

  融入文化内涵 提升旅游品位

  旅游业发展到今天,过去以观光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模式已经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游客不再局限于观光,而是对“体验和参与”有了更多的要求。面对市场需求,焦作影视城大胆创新,发挥文化的旅游功能,从传统的旅游模式向智能化旅游进军,完成了“多业态组合、多模式发展、多资源运作、多产业运用”的新旅游模式设计,成功推进景区旅游与文化特色体验的融合发展,逐步实现了从人文观光游到休闲度假游、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区域性景区向全国景区的转变。目前,焦作影视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在经济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全年接待游客量和旅游收入逐年递增,继云台山、青天河、神农山之后,焦作影视城稳居全市前四位。

  为增强市场吸引力,丰富景区文化内涵,焦作影视城与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体育局、焦作广播电视台、焦作日报社等紧密合作,承办了我市各县市区文化会演及戏曲、唢呐、广场舞等群众文化系列大赛,把文化活动请进景区,实现“活动搭台,旅游唱戏”“旅游搭台,文化唱戏”的新气象。

  2014年,焦作影视城充分挖掘文化产业优势,促进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顺利通过了“第二批河南省特色文化基地”创建验收评审,继陈家沟太极拳文化基地后,焦作影视城被命名为“河南省特色文化基地”。2014年,焦作影视城策划的“梦回秦汉”啤酒美食演艺广场,填补了我市夜间文化游空白;举办全国地方名优小吃、游乐嘉年会、书画拍卖、文博展出等活动,在丰富文化旅游项目的同时拉长了产业链条。

  打造文化休闲游 寻求经济增长点

  近年来,焦作影视城利用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争取让游客在这里慢下来、留下来、住下来。

  焦作影视城在游园活动安排上注重游客的参与性、娱乐性,实现传统和现代碰撞,大人和孩子同乐;通过完善各景点休闲度假配套设施及服务,让游客玩累了可以坐下来品尝美食,观看古韵茶艺表演、影视实景演出;在全新打造的儿童欢乐园里,孩子可以现场体验动画片中的经典场景,尽享快乐时光;在陶艺陶吧里,游客可以体验DIY的乐趣;在3D魔幻乐园里,游客可以通过巧妙的站位,进入3D营造的立体空间,实现真人和画面融为一体的奇特效果,体验科技带来的神奇;在景区内,游客可以坐在明星乘坐过的战车里、身着明星穿过的服装,现场体验当明星的感觉,甚至可以现场观看剧组拍摄,与明星零距离接触等。在焦作影视城,不论儿童还是老人都能找到可以参与的活动,趣味盎然的互动与文化体验,让景点的历史文化元素走进了游客心中。

  如今,焦作影视城正朝着转型发展打造文化新高地的方向迈进,在崭新坐标上,一个更具活力和魅力的景区形象越来越让人期待。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