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州市化工镇东光村是当地有名的地黄种植大村,全村几乎家家户户种地黄,经济效益十分可观。10月27日,记者慕名来到该村采访,可奇怪的是,在村里转了几圈也没有找到一块种地黄的田地,只看到农民在大街小巷晾晒着花生。
“咱村不是有名的‘地黄村’吗?怎么看不到地黄的影子呢?”在村南的大坝旁,记者找到了该村党支部书记马义军,直截了当将心中的疑惑吐露了出来。
“俺村人种的地黄都在别村的地里。”马义军笑着说,“因为同一块地不能连年种地黄,每种一季都需要让土地歇几年,所以村里的土地都改种花生了。”
地黄不能在同一块土地上连年种植,咋办?“俺村地处黄河滩区,祖祖辈辈都以种花生为生。地黄收获以后,大家可以继续在地里种花生。对于想连年种地黄的农户,村里就鼓励他们到邻近的村镇承包土地种地黄。”马义军说。
东光村是如何成为地黄种植大村的呢?2002年,马义军任东光村党支部书记后,一直思忖着带领村里人脱贫致富。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朋友那里得知种地黄经济效益可观,市场前景很好。当年,马义军就在自家的五亩地里试种起了地黄。地黄丰收时,他以每公斤4.55元的价格销售一空。在他的带动下,不少村民都相继试着种起了地黄。
2003年,“非典”爆发,地黄的药用价值凸显,价格一下子从四五元涨到了7.8元每公斤。当年,该村更多的农户加入到地黄种植大军。到2007年,全村人种地黄的热情空前高涨,东光村也迎来了地黄种植高峰,全村5000多亩土地几乎全部种上了地黄。2014年,地黄价格持续飙升,个头大、品质好的地黄每公斤甚至卖到了25~27元,小一点的也能卖到17~20元,东光村越来越多的农户靠种地黄走上了致富路。“如今,全村乡亲在外流转了3000余亩土地种地黄,经济效益非常可观,人均年收入万元没问题!”马义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