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原文钊)“多亏镇里的‘法律顾问’,帮俺女儿用法律武器解决了多年的债务纠纷!”提起镇里的法律援助工作,家住温县祥云镇吴丈村的崔大娘赞不绝口。今年4月份以来,该镇通过指定“法律顾问”为群众开展数十次法律咨询活动,为200余人次解决20余个法律问题。而这仅是该镇积极引导群众理性合法表达法律诉求,创新矛盾调解化解机制的一个缩影。
“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建设开展以来,祥云镇积极创新信访新思路,探索工作新举措,以实现全覆盖、全参与、全过程、全方位的“四全目标”为抓手,扎实推进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搭建全覆盖矛盾化解平台。该镇在镇、村两级分别建立矛盾化解机构,形成有人管、有地方管、全覆盖的立体调处化解网络。该镇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聘请5名专职调解员,通过政府购买法律服务的方式,发挥律师在化解各类社会矛盾中的积极作用,重点调处村级单位化解不了的、乡镇受理的、县级单位交办的矛盾纠纷,引导群众合理合法诉求,并提供法律援助。同时,该镇建立村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室,由村支部书记牵头,村治保主任、专职民事调解员负责,主要调处一般性矛盾纠纷和随时排查出的矛盾纠纷,对超出村级调解范围的及时上报,并做好相关稳控工作。
构建全参与纠纷调解格局。该镇积极搭建民事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衔接,全员参与的“三调联动”工作体系,通过发挥民事调解作用,组织村组干部、民事调解员做好婚姻家庭、生产经营、损害赔偿等方面的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发挥行政调解的主要作用,由镇矛盾调处中心整合综治、信访、土地、民政、公安等部门力量,综合运用法律、政策、行政等手段,解决复杂矛盾纠纷;重点发挥司法调解的主导作用,把调解贯彻诉讼活动全过程,最大限度地化解基层矛盾纠纷。
建立全过程矛盾调处机制。该镇积极推行源头、事前、事中、事后“四位一体”的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机制,每月上报矛盾纠纷排查表,对排查出的问题登记造册、建立台账,做到潜在问题早发现、矛盾纠纷早知道、信访隐患早预防;把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要事项、决策、措施出台的前置条件和必经程序,重视运用评估结果,切实从源头预防突发情况出现;推进信访信息化建设,建立网上受理、网下办理、网上流转的信访事项办理程序,实现办理过程和结果可查询、可评价,并向群众公开;对调处结果不满意或超出职责权限的疑难问题,实行陪访制度,由工作人员陪同信访人员到上级部门合法反映诉求,有效避免越级上访、非正常上访等事件的发生。
落实全方位信访工作责任。该镇积极构建群众信访接待、登记、答复、处理“一条龙”责任制度,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办理原则,通过矛盾纠纷化解台账将任务分解到村、组;实行领导包案,及时公布班子成员接访日程安排,创建接访工作台账,努力做到诉求合理的解决到位、诉求无理的教育到位、生活困难的救助到位;坚持限期办结,落实分级调处制度,强化村一级主体责任,严格落实矛盾交办责任制,在规定时间内上报调处结果,将办结情况纳入村干部绩效考核内容,对成绩突出的村予以表彰奖励,对工作不力、推诿扯皮,导致矛盾纠纷激化升级的,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