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孙阎河)为保障辖区环境安全,维护群众的环境权益,今年年初以来,沁阳市环保局严格执行新环保法,不断加大环保执法力度,改进执法方式,创新执法形式,建立了“横到边、纵到底、多层次、全方位、无缝隙、全覆盖”的执法监管网络,健全了环保执法联动机制,切实做到协调联动、联防联控,布下“天罗地网”,让环境违法行为“无处藏身”。
健全责任网格化管理体系,保证日常监管全覆盖。工作中,沁阳市环保局根据当地实际,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将全辖环境监管划分为三级网格,分别以“块”“片”“面”来明确任务,并落实直接责任人和责任领导,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的环境监管网络。同时,各级网格根据具体情况,明确网格责任领导、主要负责人、直接责任人三级责任主体,实行逐级负责制,并根据相应的环境监察执法任务,共同协调完成承担的各项执法监管任务。另外,对在环境监察中出现的疑点、难点问题,该局专门邀请专家深入一线进行现场指导,不断提升环境执法人员的监察能力和监管水平。
强化无缝隙巡查工作机制,看紧排污企业难偷排。在工作中,该局不断加大环保监管力度,但还有少数企业盲目认为环保执法人员在夜间会放松警惕,往往会不正常运行治污设施,甚至偷排。针对这种侥幸心理,该局在日常突击查、重点查、反复查的基础上,着力开展夜间巡查,实行“白加黑”超常规工作方式,做到全天24小时无缝隙巡查。特别进入10月份以来,该局抽调30余名环境监察执法人员成立了7个夜查小组,从23时至次日6时,每天对当地20余家重点企业进行夜间巡查。其中,针对8家重点涉气企业,做到每组必查,保证环境监察不断线、无空档,确保全天候、全时段巡查处理各类环境违法行为,深挖“隐藏”的环境违法企业,并对发现的环境违法行为,依法给予严肃处理,不给环境违法行为任何喘息之机。
安装环境执法辅助设施,盯牢排污企业排放口。为了更好掌控排污企业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该局采取“人防+技防”的方式,对当地21家重点涉水、涉气企业的重点治污单元及污染物排放口安装“电子眼”,全天候盯牢企业环保设施运行情况及废水排放口,从源头实时监控污染源。同时,该局在8家试点企业的治污设施工段加装独立电表,可以根据企业治污用电情况,核查整套治污设施的运行状况,避免了排污企业与环境执法人员“捉迷藏”现象的发生,彻底打消一些企业偷偷排污的念头,倒逼企业治污设施的正常运行。
联合查处环境违法行为,对违法排污零容忍。为形成污染治理的强大合力,沁阳市环保局会同辖区乡镇、公安、电力、工商等部门开展联合行动,加大对“十五小”“新五小”环境违法企业整治力度,力求对违法企业做到发现一个、查处一个、整治一个,形成强有力的环境违法行为监管查处机制。近日,该市一家企业擅自更改了在线监控数据,依据新环保法,已有1名涉事责任人被公安机关依法拘留,取得了“查处一个、震慑一片、教育一方”的效果。
据统计,截至11月中旬,该局共检查重点排污企业880家次,清理取缔“土小企业”41家,受理热线投诉百余件,结案率100%。通过改进环境监察执法方式和创新形式,当地企业治污设施均能正常运行,热线投诉较之前有明显下降,下降率达30%以上,当地群众的环境满意度日益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