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围绕“三”字做文章,重点发展12类三产服务业以推动“二产转三产、三产带二产”的战略已经清晰;招商小分队按照外埠招商方案,在沿海等地区积极和当地企业对接已取得一定成果;产业集聚区内的三利达产业园即将开工建设,怀庆府电商基地正常运营;对接客商109批,洽谈项目近30个……眼下虽是初冬时节,但笔者在山阳区依然能感受到一股股项目建设的热流扑面而来。迎难而上、积极应对,用项目建设为保增长提供保障,目前已经成为全区上下的共识。
完善工作机制,高举项目龙头。千叮咛、万嘱咐,不如一套完善的机制。据了解,该区围绕今年年初确定的重点项目,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项目建设,保增长、促转型、增后劲。在继续坚持六个专项工作组分包推进的基础上,实行项目建设一套班子、一本台账等“七个一”工作机制,制订推进计划,明确工作职责和完成时限,推动项目建设实现更大的突破,使其尽快达产达效,真正使新上项目早开工、在建项目早竣工、运作项目早落地,力争项目建设出形象。同时,该区进一步建立完善督查奖惩机制与考核办法,将考核结果与评优评先、干部使用相结合,激发各级领导干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围绕重点领域,进行精准发力。特色商业区、产业集聚区和文化旅游园区,是该区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的主战场。为此,该区立足现有优势,多次进行调研,积极盘活现有资源,精准招商,现在已经取得一定成果。特色商业区内,丹尼斯扩建项目正在积极推进,怀庆府电商基地正常运营,郝庄城中村改造、新丰一街改建工程开工在即,加上原有投资6亿元的摩登仕步行街、投资3.2亿元的怀庆药都等项目,其辐射能力逐步增强,特色商业区建设,2014年在全省116个特色商业区排名第33位。另外,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与文化旅游园区现已进入同步规划和实施阶段,“二产转三产、三产带二产”的模式已经显山露水,如今北部沿山步道已经建成,巡返大庄园已经成为游客的留恋之地,三利达产业园即将开工建设,北控能源光伏发电项目、金裕新材料包装产业园也即将落地,南山路即将完工,伟人台、将军阁等园林工程即将进入实施阶段;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与文化旅游园区融合发展之路已经开始延伸。
突出招商引资,储备发展后劲。投资是破解当前经济下行压力的重要突破口。该区充分发挥辖区企业家在招商引资中的桥梁作用和在商界特殊的带动示范效应,聘请13名成功人士为政府招商顾问,为山阳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以情感商,以诚招商,切实在招商引资上取得实效。同时,该区完善落实优惠政策,为企业搭好创业平台,营造好的发展环境,为企业解除后顾之忧。积极与辖区市属大中型企业对接,做好服务工作,帮助拉长产业链条,形成新的投资产业。另外,该区还抽调骨干力量成立14支招商小分队,并进行系统培训,外出招商,对辖区现有闲置资产、存量资产梳理盘活,瞄准重点领域招商,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7月份,该区抓住焦作市在深圳、东莞两地主办焦作市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专题对接洽谈会的机遇,精心准备,积极运作,与广东碧桂园集团、深圳荣格集团分别签订了投资20亿元的西经大道两侧商住开发和投资3.2亿元的荣格升级项目合作意向。
在一系列举措的推动之下、在项目建设的保障下,该区上下努力捕捉发展新机遇,积极化解不利因素,保持了经济稳定增长。今年前三季度,该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6.96亿元,同比增长19.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76亿元,同比增长12.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2.49亿元,同比增长11%;全区到位市外境内资金73.76亿元,同比增长10.5%;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59亿元,同比增长1.9%。(樊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