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文娱·体育 上一版3
跑步岂可盲目 健身切忌跟风
2015中国长江非遗大展将在武汉开幕
不会被恐怖分子牵着鼻子走 欧锦赛日程一切如常
全球自然史博物馆中 半数植物标本可能标错名
邀请网友选出郭靖、黄蓉扮演者
用爱铺就母婴安全健康之路
图片新闻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5年11月1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跑步岂可盲目 健身切忌跟风
新华社记者 韦 骅 朱 翃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本报资料照片)
 
   

  随着民众对路跑的热情日益高涨和赛事审批的松绑,越来越多的马拉松赛事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大江南北。之于一座城市,马拉松是一张城市名片;之于跑步爱好者,马拉松则是个性展示的平台。

  然而,马拉松赛事欣欣向荣的背后,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受伤甚至猝死的现象并不鲜见。广大跑友在试图通过运动获得身心愉悦的同时,也应该对跑步,尤其是马拉松有一个清醒的认知。

  马拉松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在11月8日的上海马拉松比赛中,一位26岁的男性参赛者在跑步过程中突然一头栽倒在地。正在附近的另一位跑者,来自中山医院心外科的医生魏来和同伴们急忙赶来,对这位心脏骤停、意识丧失、无自主呼吸、无心跳的患者进行抢救。经过紧张有序的20分钟抢救,这位患者终于从鬼门关上被拉了回来。

  回想起当时那一幕,魏来仍心有余悸。“长跑、特别是马拉松的最后5公里,很多人的体力已经透支。年龄大、有心血管疾病的人一定要非常小心,而20~35岁的年轻人往往为了跑出一个好成绩,有些时候会对自己的身体情况出现误判。”魏来说,“有的人即便没有基础疾病,但在剧烈的运动后也可能会出现突发的心律失常、心搏骤停等情况。”

  在2014年珠海国际半程马拉松比赛中,一名30岁的男性在距出发点约20.2公里处突然倒地,尽管医生赶到现场后对其进行心肺复苏,但该男子仍不幸身亡。

  这样的惨剧令人心痛,因此为了避免类似的事件再度发生,培养科学的跑步观念对于跑步爱好者来说尤为重要。

  常跑常有 量力而行

  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候任主委陈世益告诉记者,马拉松越来越火,但并非人人都适合,大家切不能用一种赶时髦的心态参与其中。

  “马拉松对耐力、心肺功能都有要求,而且若方式不当容易导致心脏、关节、肌肉等损伤,应该量力而行,不能硬‘上马’。”专家表示,市民参加马拉松赛切不可高估自己的运动能力,要视自身身体状况而定。一定要认真参加报名体检,及时发现心血管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听从医嘱。

  广州珠江跑群俱乐部女队队长邓宴琳也持同样观点,她认为跑友应该对于自己的心率、身体状况和运动训练计划有个清醒的认识,而且要明确自己参加马拉松的目的,不能盲目参赛,她说:“我认为对于一般群众来说,参加马拉松应该抱着‘常跑常有,快乐健康跑到老’的心态,而不要为了冲成绩去拼命。”

  主办方还需扎好“安全篱笆”

  如今我国大部分的马拉松赛事都包含了健康跑(3~5公里)、10公里跑、半程马拉松和全程马拉松,这使得赛事的受众面很广——既有专业的马拉松选手,也有普通百姓,这也是为何很多马拉松赛事会成为“城市的节日”。但真要跑完10公里、半马甚至全马的赛程,对于很多人来说并不像过节那么轻松。因此,除了跑友们的自我认知之外,赛事主办方完善的医疗保障也必不可少。

  即将到来的广州马拉松,赛事运营商智美体育集团在安全保障上也是做足了功夫,副总裁宋鸿飞告诉记者,除了常规的赛前体检,为了最大限度保证运动员的安全,广马启用了“五道防线”,即赛前培训、医疗保险、医生防护、医疗志愿者以及医师跑团。但宋鸿飞表示,所有提高安全性的措施都是防控,还是希望跑友们量力而行。

  (据新华社广州11月17日体育专电)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