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杜 玲
今年,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对常委会任命的部分政府部门干部开展工作评议,市人社局把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评议作为重大机遇和动力,同正在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相结合,积极转变工作作风,努力破解难题,持续提高工作实效和服务水平,树立了人社部门的新形象。
用“体检”的方法找问题
该局要求,通过接受市人大常委会评议,要对全局工作进行一次全面“体检”。该局采取领导点、群众提、自身找等方式,努力把不严不实问题找准找全。通过征求意见箱、网站、邮箱、微信、12333电话等途径,原汁原味收集群众所提意见建议320条;通过深入查摆,查找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不严不实问题53条;开展“三查三保”,排查人社系统涉及社会稳定、民生保障等方面的问题26条。经汇总梳理,共整理出涉及9个方面的66条意见建议。
该局深入基层了解问题本质和根源,从基层工作实践中寻找破解良策;积极与国家和省有关部门结合,提出解决建议,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市人社局局长韩明华会同市委组织部和市人才办、发改委、财政局等部门负责人,赴沿海发达地区学习人才工作先进经验,该局领导班子成员和各科室单位也采取不同形式,学习借鉴其他单位的经验,紧密结合实际,研究解决办法。目前,所征求到的66条意见,已整改63条,占95%,其余3条限期完成整改。
全程服务促就业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在村村建立人社服务站的基础上,今年重点在市、县两级加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县县设立创业园街,首批建成命名21家、在建23家。在市一级,投资1500余万元建成面积5000平方米的市大学生创业培训实训孵化基地,已开始运行,可容纳200余家创业团队入驻,每年实训大学生3000人,首批与全球最大的企业级软件公司甲骨文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达成入驻意向,已吸引19个团队140多名大学生入驻。9月底,省、市下达的6项就业创业年度目标已提前3个月完成。
搭建就业平台。今年10月,我市成功举办第三届全国跨区域(秋季)高校毕业生巡回招聘活动,吸引国内20多个省、市的407家企业参加,提供1.3万个就业岗位,4561人现场签订了就业意向。
截至10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达7.1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119%。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达2.3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119.4%。就业困难人员就业达0.8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151.6%。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达3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150%。新增发放小额担保贷款达4.2亿元,完成年度目标的140%。城镇登记失业率3.9%,在4.5%的年控目标范围内。
千方百计提高待遇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退休人员年增1万余人、在职职工与退休人员比例逐年下降的严峻形势,该局强化扩面征缴和基金监管措施,努力做到应收尽收、应保尽保,保证了参保人员待遇稳步提高并全部兑现。
我市采取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推进落实在全省率先实施的城镇医疗保险按比例报销上不封顶制度,目前全市已累计有1146名参保大病患者直接受益。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待遇,全市13.6万人的养老金月人均水平由1740元增加到1950元。提高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至少新增23元,居全省第二位。提高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失业保险待遇,让参保人员享受更多的发展成果。
今年,全市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增加3.5万人;社会保险基金征缴30.8亿元,同比增加1.3亿元。其中,全市城乡居民参加养老保险156.6万人,参保率达99.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二位。
“三降两补”助发展
今年年初以来,我市组织人社系统干部职工作为服务企业专员,深入企业、产业集聚区宣传人社政策,重点帮助企业解决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困难问题,已为1000余家企业解答咨询、解决问题2100余个。
实施“三降两补”措施,即降低失业保险费率、工伤保险费率和生育保险费率,初步测算,降低这3项社会保险费率,可减轻参保单位负担5800余万元;实施企业吸纳困难人员就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补贴政策,并将实施范围由兼并重组企业、化解产能严重过剩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扩大到依法参保缴费、未裁员或少裁员的企业,目前已有10家企业提出补贴申请,预计可给予补贴资金2000余万元。
巧搭金桥引人才
近年来,我市受政策、环境、资金等因素的影响,高层次人才引进难、引来后留住难及现有优秀人才流失等问题比较突出。
加强人才培养工作。我市开通非公有制单位工程技术人员职称评价“绿色通道”,累计有478人取得工程师资格。今年前10个月,我市完成引智项目11项,接待外国专家13人,解决了一批医疗、农业等方面的难题。截至目前,我市共承担2个国家高端外国专家项目、4个省重点引智项目,建立5个引智示范基地,寻找专家数量和成功率继续保持全省前列,并成为德国专家组织SES在华最佳合作伙伴之一和全省最大、效果最突好的合作单位。
信息化建设提效率
“开展人社信息化建设年活动,用好互联网手段,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韩明华说。目前,网上办公系统、网上办事系统、网上监督系统已投入运行,网上会议系统正在招标,手机APP正在加快建设。同时,实施“互联网+人社”服务新模式,已与九樱天下(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计划3年内建成不少于1000家人社工作站基层电商服务平台,并建立公共管理服务与商业服务紧密融合的服务体系。
为了整合资源、优化流程,该局将原65项行政审批事项压缩至42项,减少35%,并将办事时限压缩30%以上。在市人社大厦一楼设立行政服务窗口,进驻32项行政服务项目,实现了一站式办理。编制职权运行流程图,明确138项服务项目和办事流程,方便群众办事。对业务量大的办事项目实行相对集中、联合办公,并设立临时服务窗口,让群众尽量能在一个地方多办几件事情,提高了办事效率。
主动退还风险保证金及押金
根据有关规定,此前,我市市直缴纳5000元至1万元风险押金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有30家,总金额56.5万元;各县市缴纳5000元至1万元风险押金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共有4家,总金额6.5万元。同时,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公司共有14家,缴纳30万元风险保证金的有5家,总金额130万元。
“2014年人社部修订后的《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和河南省新修订的《河南省劳动力市场条例》,均没有明确关于职业中介机构收取费用的规定。”市人社局行政事项服务科负责人表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为了积极践行“三严三实”,我市主动研究,决定依照新的规定,退还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风险保证金及押金,减轻企业负担,今年年底前将退还到位。
加快办证速度
据了解,目前,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卡的制作与申领、一些专业资格证书的申办及公务员招录工作都需要省人社厅批复,办证与审验周期比较长。为了加快办证、办事效率,为群众提供及时高效的服务。在社保卡制作和申领方面,市人社局一方面加快信息采集与上报,一方面向省人社厅反映,要求提高制卡效率。截至目前,全市已采集社保卡信息213万人,完成省定任务的102%;发放社保卡150万张,领取社保卡发放率100%。
在专业资格证办理方面,我市以书面、局领导当面汇报等形式,积极向省里反映办证周期长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办法。目前,省里已初步采纳了我市的建议,省人社厅拿出了全省的具体权限下放办法,待省人社厅将意见下发后,我市将立即执行,以缩短办证周期,解决办证慢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