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①)促进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大力推进“三山一滩”脱贫工程,以整村推进提升改造为重点,上形象、树典型,在对39个贫困村实行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五化”的基础上,努力培育修武县西村乡艾曲村、博爱县孝敬镇西内都村、沁阳市紫陵镇后庄村等17个整村推进典型。目前,23个村已完成整村推进建设任务,其余村正抓住当前农闲的有利时机,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力争11月底全面完成任务。同时,我市下大力气解决农民增收难题,充分运用科技扶贫、产业化扶贫、到户增收、小额信贷贴息、互助资金等项目,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精准扶持,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目前,我市已培育6个产业典型:孟州市槐树乡贫困村今年新增油用牡丹种植面积3000亩,全乡达到1万亩;博爱县寨豁乡贫困村新增大樱桃种植面积200亩,全乡达到1500亩,并发展油葵2000亩、冬桃250亩;博爱县金城乡贫困村长毛兔饲养已发展到9万只;武陟县谢旗营镇亢杨村种植苗木花卉1000亩;沁阳市西向镇解住村肉牛存栏达到1600头;中站区龙翔街道周窑、赵庄、许河、栗井和龙洞5个贫困村新增小杂果种植面积1400亩。
7.5万人脱贫任重道远
我市提出了力争提前一年、到2019年实现7.5万人脱贫的目标。如何实现这个目标?我市应该从四个方面发力。
——大力实施精准扶贫。要精准分类施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一村一策,逐村逐户制订脱贫计划,集中力量予以扶持。在景区周边,鼓励群众依托旅游资源,大力兴办家庭宾馆、餐馆、超市等第三产业;在山区、岭区,鼓励群众发展林、果、油、药等特色产业并建立基地;在沿黄滩区,鼓励群众发展“四大怀药”、水产养殖、畜牧业等,建设标准化种养小区;在平原农区,鼓励群众发展高效经济作物和设施农业,建立现代农业园区,使产业发展成为脱贫致富的有力支撑和强劲动力。积极鼓励企业在贫困乡村建立生产加工基地,密切与农户的利益联结关系,带动贫困村农民增收致富。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社的作用,组织群众生产、销售,向群众提供技术和信息服务,切实提高贫困村农民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增加农民收入。要精准安排项目,对贫困村重点加强道路、饮水、农田水利、文化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对贫困户重点解决增收致富问题,因人制宜、因户施法,做到规划到户、帮扶到户、项目安排到户,一户一户解决问题,变“漫灌”为“滴灌”。要精准使用资金,加大扶贫资金整合使用力度,把资金精准投放到村到户,增强针对性和时效性,真正使资金用于扶贫对象。要精准考核,将扶贫工作纳入责任目标考核体系,对各地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奖优罚劣,确保各项扶贫政策落到实处。
——健全投入增长机制。要加大各级财政对贫困地区的投入力度,大力推进行业扶贫10项重点工作,完善金融扶贫政策,着力增加金融资金对扶贫开发的重点投放。加强党政机关定点扶贫和驻焦部队扶贫,鼓励支持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扶贫开发。
——加强贫困村“堡垒”建设。要把推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和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以强村富民为目标,以强基固本为保证,积极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鼓励和选派思想好、作风正、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年轻干部、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到贫困村工作,帮助建班子、带队伍、抓发展。
——形成扶贫开发强大合力。要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的积极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行业扶贫作用,国有企业要承担更多扶贫开发任务,鼓励、支持各类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以多种形式参与扶贫,特别要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的作用,形成共同为扶贫出招、一起为扶贫发力的生动局面。
我们坚信,有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有上下同心、八方合力,7.5万人脱贫任务一定能提前一年完成,怀川儿女的小康梦想一定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