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文化焦作 上一版3  4下一版
雨中游影视城 感受别样魅力
我市获佳绩
柴战柱作品获金奖
从《又见平遥》看我市文化旅游融合
李封天目瓷参展
开封大相国寺佛乐团 和武僧团来我市演出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15年11月20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又见平遥》看我市文化旅游融合
本报记者 王 言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①
  ②
 
   

  11月15日晚,记者走进《又见平遥》剧场,感受晋商故里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多样的文化传承,寻找文化旅游融合的创新体验。

  穿越时空的体验演出

  清末的平遥城,镖局、赵家大院、街市、南门广场……走在100年前的古老街道上,小贩们的吆喝声此起彼伏,担担的平遥人从你身边走过,票号的伙计正整理厚厚的票本,红红的灯笼下,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让你觉得曾经就是这里的一个“老乡”。那一刻,你会明白,什么是穿越。你正是穿越而来,来触摸一座古城的温度,来倾听三晋大地传承不息的血脉传奇故事。平遥城票号东家赵易硕抵尽家产,从沙俄保回了票号王掌柜的唯一血脉。同兴公镖局232名镖师同去,七年过后,赵东家本人连同镖师全部客死他乡,而王掌柜的唯一血脉平安回来,王家血脉得以延续。

  你行走,你倾听,你融入,因为,故事,就在你身边发生着、继续着。你不必像看电影、看戏剧那样,屏气凝神地端坐在某一个座位,而是融入这座古城的一个“元素”。不设座席,没有舞台,观众边走边看,跟随剧情的发展变化行走在不同的演出场景中。人在戏中,戏中有人。观众时而被演员环绕,时而与演员高低互动。随着演出情景的变换,你演绎着不同的角色,体味着“情景体验剧”带来的别样感受。

  “镖师死浴”“灵魂回家”“选妻”“面秀”,一个个片断,串起一个完整的故事。客死他乡的镖师想念家乡,灵魂回家了,他们穿过厚厚的城墙,呼唤着亲人,讲述着惦念,光影交换中,那一声声“我要回家”拨动着观众的心弦,让人情难自禁,热泪流淌。赵易硕选妻,只为留下血脉后远赴沙俄搭救王家一条根,明知是死却义无反顾;明知凶险难测,平遥人仍争着把女儿送来。赵易硕的妻子生了儿子后难产而死,那一句凄婉的“我生就生了,死就死了吧”,让多少人湿了眼眶。短短一个半小时的穿越之旅,让你恍惚时光短暂,感叹人世变迁。穿越这场心灵之旅,你可以感动,可以感怀,可以感悟,还可以触摸到浓浓乡愁,找回精神家园。

  融合了传统与现代的元素,将音乐、舞蹈、戏剧等元素完美呈现出来,《又见平遥》把晋商文化中的镖局文化、家族文化以及山西传统的礼仪文化、面食文化等诸多文化点以舞台化的形式集中展现给观众,令人惊叹。

  文化旅游融合带来的“头脑风暴”

  平遥,这座有着2700多年历史、300多处保存完好古迹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打造了“平遥国际摄影节”和“平遥中国年”这两个传承晋商文化的品牌,而《又见平遥》这样一个文化旅游融合的创意产品,让平遥站上了新平台,推动了山西旅游业的组合发展。

  “又见”系列,是华谊启明东方“顶层设计”的力作。在平遥考察的华谊启明东方总裁马克告诉记者,《又见平遥》是主旋律作品,233条鲜活的生命为保全王掌柜的唯一血脉全部客死他乡,用生命诠释了何为“舍生取义”,在这种大义面前,任何的道理说教都显得苍白无力。在《又见平遥》剧场,从进去到出来,所有经历和体验了这场穿越的人的心灵无不被震撼。尤其在现今市场经济诚信缺失的背景下,这种震撼尤为强烈。这场情景剧结尾更是让人回味无穷,它用晋商大地最传统的文化符号之一“面”来演绎,舞者讲述了“一碗面”的故事,是一场可以近距离体验的民俗盛宴。穿越之后,你会明白:《又见平遥》立意就是做“文化的传承者与传播者”,它已化身为“诚信”道场,那一段催人泪下的血脉传奇,延续着令世人推崇备至的晋商精神。

  一个让你想留下来的充足理由是什么?是情感,是体验,是文化。对于游客来说,初级阶段看山水,中级阶段看文物,高级阶段看文化。没有文化内涵的旅游目的地,只会使绝大多数游客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事实证明,旅游与文化融合程度越高、旅游文化因素越多,旅游经济就越发达,也才能增强旅游吸引力。《又见平遥》的成功上演,实现了文化和旅游水乳交融、高端嫁接和协同发展,已成为山西文化旅游产品中的知名品牌,带动平遥旅游实现了从一日游到二日游、从二日游到深度游的转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据了解,《又见平遥》从2013年2月13日首演以来,截至2015年10月21日,累计演出1814场,观演人数1034088人次,场均上座率71.26%,演出收入13983万余元。仅今年截至10月底,累计演出580场,观演人数415792人次,场均上座率89.61%,演出收入5761万余元。

  平遥旅游业不仅是山西的旅游龙头,还成了富民增收的主导产业。在平遥50万人口中,约7万人在从事与旅游相关的产业。《又见平遥》中,80%的演员是平遥当地人,再加上约200人的管理团队,以及其带动的餐饮、住宿、旅行社、购物、客运等行业的发展,平遥因旅游发展而带动的就业人数,在原有7万人的基础上,增加了5%到10%。

  文化加旅游,我们应该做什么

  文化是城市最柔软的部分,它附着在每一个建筑上。

  行走在平遥,城墙、古树或一张桌子,一席炕、一支用过的毛笔都能让人联想到千年前的晋商,坐在这里挥毫泼墨,创立了“汇通天下”。

  《又见平遥》通过创意,让你触摸到古城的灵魂。

  看别人的故事,想自己的心事。《又见平遥》的成功,再一次说明,文化是旅游发展的灵魂,旅游是文化发展的依托。如何通过高水平的文化创意作品,让来焦作旅游的人们触摸到怀川大地的厚重?我们在思考。

  不仅仅是《又见平遥》,文化与旅游高度融合,国内外成功的经验很多,如米老鼠与迪士尼。米老鼠形象能从最初的卡通画,到动画片,再到迪士尼乐园,除了持续不断创新,更重要的是把文化和实实在在的旅游景点结合起来。

  文化传承是需要创意的,也只有创意文化才能成为产业。美国好莱坞电影何以风靡全球?深圳文化产业何以风生水起?卖点和制胜就在于创意。

  我们有故事,我们有历史,但很多地方是见物不见人,人文的内容没有整合进去。将人物、故事、传说,这些内容整合起来,变成一个新的文化符号,让故事更加打动人,我们是否可以做些这方面的文章?

  比如,让韩愈的文章“活”起来,让李商隐的诗篇“动”起来,让朱载堉的音律“响”起来;比如,讲一个太极文化故事,故事里融合山阳大地道德、文化、民俗……

  我市旅游景区也在积极探索。云台山正在融合太极、竹林七贤等文化元素,依托修武县的特色小镇建设,用科技和文化增强游客体验感;青天河正致力挖掘整合古栈道、北魏摩崖石刻等历史文化元素,打造月山寺禅修文化。

  借智登高,实现文化加旅游奋力一跃,我们期待焦作文化旅游融合的“破冰”之作。

  图① 人在戏中。

  图② 镖师死浴。

  本报记者 王 言 摄

 
3上一篇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