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经济的变革而言,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
面对互联网大潮带来的商业模式和经营模式的冲击,传统行业的经营者如何从危机中寻找机遇?在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对传统业务进行改造和重构的同时,实现从新业态追赶者到缔造者的转变,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当前,我市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培育和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具有多重战略意义,一方面,着眼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应加速推动服务型制造业和新兴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新业态、新产业已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和产业结构升级的着力点,也是推动消费增长的强大引擎。
有数据佐证:电子商务已成为促进我市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前三季度,我市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373.6亿元,其中网络零售额36亿元。
对于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出现的这些前所未见的新产业、新业态,处境不同的经营者看法各异,“互联网+”企业拍手叫好,感觉是天赐良机;一些技术和经营手法都很老旧的企业却感到非常棘手,感觉是挑战大于机遇。
互联网正在给传统行业带来冲击,并在一定程度上蚕食着传统行业的市场空间,呈现出一种替代效应。比如,与电商行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从2012年开始,中国百货行业进入发展与困难并存的转型期,已持续3年处于低增长,整个百货零售业从过去16.5%的增速降到10%以下。但是,“互联网+”更多的还是在做增量。仍以互联网与零售业的结合为例,其同样促进了电子商务统一大市场的形成,释放了庞大的内需消费潜力,并推动流通业在覆盖地理范围、覆盖人群上的跨越式发展。同时,得益于交易技术和商业模式的革命,流通业的效率和水平都得到了明显提升。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新事物必将战胜旧事物,与其扮演着后知后觉的追赶者角色,不如绝地奋起,衔枚疾进,成为新业态的缔造者,将互联网技术与原有业务进行嫁接,凭借专业基础产品和服务的优势,迅速在与电商、互联网企业的混战中打开局面,占据市场份额。在大趋势面前,只能顺应潮流,别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