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临安园区发展得很快:开园3个月,面积1.8万平方米的一期园区,90%的“席位”被抢光;二期将在今年年底动工,预计两年后竣工,面积近5万平方米,将迎接200多家企业入驻。
那么,临安市在电商园区管理模式上的创新,能为我市电商产业发展带来哪些启示?
“一条龙”产业链按企业所需提供服务
临安跨境园区筹建的时候,特意邀请了专业设计机构对园区的功能布局、空间划分等作了统一的规划和设计。其中最花心思的是园区的各项基础设施。园区拿出了一幢楼——总面积4000多平方米的公共服务中心楼,提供专门的集中配套服务,设立了园区管理办公室、招驻服务部、政策法规部、后勤管理部,企业需要什么配套服务,园区就积极引进什么服务。展示、会议、休闲……入驻企业能想到的服务,在这里基本上都能实现。
该园区还针对有些企业只对产品渠道拓展在行,对产品包装、设计、摄影等并不专业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引进了视觉设计及平台类、电商培训、物流服务、金融支付等第三方服务企业,在园区内构建了“一条龙”的电商产业链。
【记者观点】
产业园招商引进来只是第一步,企业体验好不好则直接影响到园区下一步的招商和发展。要想让企业有好的体验,构建电商产业链特别重要。作为依托“互联网+”等新技术新模式构建起的最广泛的创新平台,电商产业园更应该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使创新资源配置更灵活、更精准,凝聚大众智慧,形成内脑与外脑结合、企业与个人协同的创新新格局。
打造电商“黄埔军校” 构建人才培养“螺旋圈”
该园区的人才培养工作一直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曾多次举行电商平台对接会、举办跨境电商论坛和开展电子口岸“单一窗口”业务培训等,与之对接过的企业有500多家。
临安市商务局还把一些行业内的资深“大咖”,比如阿里巴巴、321电商学院、中国制造网、亚马逊、外贸快车等多个公司的专业人员请到园区,一边为入驻企业开展专业化的培训引导,内容涉及B2B、B2C、电子商务资源对接、外贸操作课程、经验分享等;一边为企业解决实际操作中的具体问题,比如跨境电商平台怎么搭建、平台账号如何运营等。
目前,该园区已有2000多人接受过相关培训。企业管理者、从事跨境电商的普通员工、有志于从事跨境电商的社会人士是培训的主要对象,受众不同,培训的内容也不尽相同。此外,该园区还作了一些社会培训,主要为有志于从事跨境电商的社会人员提供基础培训。园区希望打造一个电商界的“黄埔军校”,通过对接高校与地方电商人才的培训与输出,实施高校电商人才与企业的对接,从而实现人才的当地就业和输出。
【记者观点】
像焦作这样的中小城市,如何培养并保存电商的后备力量,将成为绕不开的问题。对于一个区域性电商产业园来说,人才培养将成为最重要的事。临安市关于电商人才培养的一系列做法,无疑是在构建一个从基础到高端、从培养到输出的“人才螺旋圈”,很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