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以前,这路两边排水不畅,一下雨水就往家流。前段时间,县里开展城区环境整治工作,县住建局等单位不光为俺修了路,还清理了下水道。你瞧,现在这路也平整了、排水也畅通了,居民都没意见了。”日前,家住修武县城区南关村三街居民李玉梅高兴地说。
群众利益无小事,呼声背后见作风。发现问题、立行立改,不断提升群众对党的认同感和拥护度。去年7月份以来,修武县在认真总结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研究建立了践行群众路线解决难题隐患和落实建议长效机制。该县建立的解决难题隐患和建议制度,是以各级党委(党组)、基层党支部、群团组织为主体,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调研、来信来访等途径,全面收集影响、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稳定,以及基层单位自身无法解决和群众最需要、最期盼解决的难题隐患和建议。该县明确规定,难题隐患和建议每季度收集一次,乡镇党委收集的难题隐患和建议至少3条;县直各单位、各行政村、非公企业等其他党组织至少2条。对各基层党组织收集上报的难题隐患和建议,该县认真梳理汇总、登记造册,每季度召开一次反馈会,通报难题隐患解决和建议落实情况,让广大党员干部立足长远,算好政治、经济两本账,确保每个难题隐患和建议都能及时得到发现、解决或落实,使广大党员干部既能抓住中心,又能赢得民心。
特别是今年年初以来,修武县在认真践行“三严三实”要求过程中,将难题隐患和建议收集及联系服务群众全覆盖等工作融合起来,通过民生热线、飞信平台、网上留言板、入户走访等渠道,敞开大门,多方收集各类难题隐患和建议2670条。该县经过认真筛选梳理,确定了292条亟须解决的难题隐患和建议,并制作成难题隐患和建议任务分解表,明确内容事项、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以前,路过俺村的街道那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现在,扬灰路变成了水泥路,杂物堆变成了绿树花园。”王屯乡新庄村村民刘金亮指着门前刚刚硬化的水泥路,欣喜之情溢于言表。该县从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小事、实事入手,多方筹资2600余万元,集中整治了城乡垃圾围村、污水横流和路不平、灯不明等问题,彻底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难题,进一步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
建立长效机制,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为群众解难题、除隐患。该县在建立解决难题隐患和建议解决落实工作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完善了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全覆盖机制,组织县直单位党员干部成立服务群众驻村工作队,开展“四帮四扶”活动,并在乡镇和各村显著位置公布驻村工作队员名单及联系方式,方便群众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得到及时帮助。同时,组织县直单位4300余名党员干部走出机关、走进基层,开展服务群众全覆盖工作,让干部转变作风到一线,服务群众到一线,和5.5万余户群众交朋友、结亲戚,确保每户群众都有一名党员干部联系服务。此外,该县还在全县范围内构建起以统战和群团组织为主力,以各级党组织为依托的服务网格,对于群众反映的各类难题隐患和建议,该县通过村民小组网格、村级网格、管区网格、乡镇网格、县级网格,做到每季度收集一次。对各基层党组织收集上报的难题隐患和建议,该县认真梳理汇总、登记造册,每季度召开一次反馈会,通报难题隐患和建议解决落实情况,并根据各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将新收集到的难题隐患进行分解反馈和交办认领。
“老了干不了活儿了,没想到政府还牵挂着俺,给俺发生活费,俺可享清福了。”修武县郇封镇后雁门村百岁老人董青云日前高兴地说。针对“应对人口老龄化形势,提高老年人生活标准”的建议,该县筹资7500余万元建成敬老院、老年人服务中心等养老机构7所,80岁以上老年人每月均可领取50~500元的高龄老人生活补贴,使全县3万多名老年人基本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把民心导向全面融入难题隐患和建议解决落实的全过程,让群众现身说法,让共产党好的理念深入民心。该县将难题隐患和建议的解决落实情况,每季度以“民心大礼包”的形式,通过写信告知、与群众见面或实物慰问等方式进行反馈,写信告知反馈时,书信上印制党徽、党旗等党建元素;当面反馈时,党员干部佩戴党徽,亮明党员身份;实物反馈时将“人民至上,共产党好”文字体现在实物上。
与此同时,该县建立了严格的奖惩机制,定期不定期对各级党组织难题隐患和建议收集、解决落实情况进行明察暗访,对问题收集不及时、解决不到位、群众不满意的严肃查纠、追究责任;对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党组织负责人或党员干部,予以表彰激励;对涉及多个部门的事项,由县政府牵头协调解决。目前,该县确定的292条难题隐患和建议,已经解决落实235条,其余的正在有序办理。
“建立群众路线常态化机制,集中力量解决落实难题隐患和建议,关系到民心向背,不仅能畅通群众诉求渠道,搭建服务群众平台,也让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水平不断提高,群众对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满意度不断提升。”市委常委、修武县委书记郭鹏说。 (辛文珂 王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