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杨仕智)昨日上午,大沙河迎宾路段西侧,1万公斤、25万尾鳙鱼苗和鲢鱼苗放流大沙河。
“由市农业局组织实施的这次渔业资源保护项目放流活动意义重大。”市农业局副局长毋同利说,这次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工作,是我市农业部门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助力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加强我市水域生态环境建设,保持渔业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重要举措,对于加快恢复大沙河水生生物资源,修复水域生态环境,保障水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市渔业技术推广站站长张大鹏告诉记者,这次增殖放流从11月20日开始到24日结束,地点分别在大沙河段和黄河孟州段。增殖放流的品种为黄河鲤、草鱼、鳙鱼、鲢鱼等主要经济鱼类原种子一代,放流鱼种规格10厘米以上,放流数量40万尾,重量约2万公斤。
记者了解到,在大沙河城区段,垂钓、电击、开小船下网捕捞小鱼的事时有发生。希望农业、水利等相关部门和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在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的同时,联手行动,对在大沙河垂钓、电击、捕捞鱼苗的行为加大打击力度,避免前面放养、后面捞光的现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