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树勋
今年年初以来,示范区在强力推进“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建设中,深入开展“好班子、好制度、好阵地、好载体、好环境”创建活动,旨在形成一个公开透明的民主科学决策机制、一个快捷高效的便民服务机制、一个依法有序的矛盾调解化解机制、一个严格持久的党风政风监督管理机制。“五好”活动开展以来,示范区乡村积极行动,结合自身特点,具体抓落实,逐步树立了和谐村风。
“五好”凝神聚力,创新重在落实
“我打个电话,社区干部就来我家里取走我的身份证、照片,帮我办理了老年优待证,还给我送到家里来。”说起李万街道便民服务工作中心,一位居民竖起了大拇指。其实,为“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建设点赞的远不止李万街道的社区居民。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结束后,如何构建基层作风建设新常态?建立完善“基层四项基础制度”。
“基层四项基础制度”的提出,是作风建设的新起点。对此,示范区认识早、行动快,有关部门深入调研、总结提炼、精心设计、广泛征求意见,决心把“五好”创建作为示范区推进“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建设的关键抓手。
好班子。示范区乡级党组织建设重点是完善乡镇(街道)干部选拔任用管理考核机制,选好党(工)委书记,配好党(工)委副书记;村级党组织建设重点是建好党支部,选好党支部书记,配好党支部副书记,完善农村干部选拔任用管理考核机制,处理好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的关系。
好制度。落实好“基层四项基础制度”,一要完善和落实基层民主科学决策制度,在农村深化“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在社区运用好“一征三议两公开”工作法,同时完善“三资”集中代理服务、民主评议考核村干部等制度;二要完善和落实基层矛盾调解化解制度,在全区全面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三要建立区、乡、村三级便民服务中心、站点,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四要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完善和落实基层党风政风监督检查制度。
好阵地。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今年年初以来,示范区投资200万元加强村级组织场所建设,消除村级组织场所危房,计划到今年年底实现每个村级组织场所面积不低于90平方米,用3年时间实现村级组织场所面积150平方米,要求村级组织场所具备党员活动室、便民服务室、民调室、文化室等。打造服务品牌。在区、乡、村三级便民服务体系中,组织开展优质服务品牌创建活动,力争创建省级服务品牌2个、市级服务品牌5个、区级服务品牌10个。开展服务评议活动。每半年组织一次评议活动,每年评出1个优秀乡级便民服务中心、10个优秀村级便民服务站和50名优秀便民服务工作者。
好载体。示范区区直部门重点开展一个活动。每月20日,区直部门要由主要负责同志带队,到分管领导分包联系的乡镇(街道),选择一个落后村,帮其理出一个发展的好思路、确定一个致富的好项目。每季度末,将进村帮扶情况报区党工委办公室。每半年,区党工委、管委会进行一次通报。乡镇(街道)要开展好“三个活动”,即成立一个辅导小组、开展党建覆盖活动、以行政村为网格单元推行“一格四员”网格化管理模式。村(社区)要开展好“五个一”活动,即培养好一个后备梯队、整治出一个好村貌、谋划好一个致富项目、转化好一个信访户、帮扶好一个贫困户。
好环境。开展“抓环境就是抓发展”专题教育活动,全面增强党员干部群众服务项目和美丽乡村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同时,严肃纪律,重申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四不准、六禁止”,即不准乱收费、不准乱摊派、不准乱罚款、不准乱检查,禁止强买强卖、禁止强装强卸、禁止强揽工程、禁止敲诈勒索、禁止强迫他人提供服务或接受服务、禁止阻挠施工或扰乱施工秩序。落实环境卫生整治“四严禁”,即严禁散养放养、严禁乱排乱放、严禁乱堆乱倒、严禁焚烧秸秆。严格奖惩。定期开展经济发展环境评议、环境卫生检查评比活动,公开通报曝光,强化结果运用。
“五好”示范带动,特色贵在实干
“五好”创建,示范带动。李万街道北李万村是示范区“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建设的示范村。该村每月14日由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村民代表、所聘任的审计专业人员等组成的审计小组对上个月村财务收支情况进行审计,第二天向全村每户村民发放明白卡;每季度由村民代表对全村干部进行考评,每半年由村民代表对全村党务、村务、财务进行综合考评;村里重大事项全部由村民代表讨论、全体村民通过,村里政务、村务等全部纳入“四议两公开”。从2000年以来,正是这种一以贯之的民主理财、“阳光政务”,让北李万村保持了持续发展的好势头。该村集体年收入200余万元,村民年人均纯收入8000元;连续10年没有越级上访事件发生,刑事案件同样“零发生”。
总结北李万村的经验,一是村两委的核心作用强大。“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该村党支部原书记李生财对一把手的表率作用看得极为重要。他从1973年任职,到2008年年底离任,36年如一日,严格要求自己,接待到村里调研检查工作的省、市、区、街道干部不计其数,但他从来没有招待过一次客饭,被称为“不管饭书记”,在群众中树立了威信。2008年,中纪委在该村召开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现场会,该村成为全国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此外,该村有一项不成文的规定,规定干部不能参与村内的项目施工、进料等,确保了干部的清廉。二是立好规矩。民主理财、“阳光政务”靠的是认认真真落实一套好制度,靠的是凡事都公开透明,靠的是广开言路、民主决策,靠的是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在北李万村的示范带动下,示范区涌现出许多“五好”创建的典型。宁郭镇宁郭村两委班子事事、处处以群众满意为标准,努力打造群众满意工程。第一个满意工程是立村产业工程。该村围绕蔬菜种植、畜牧饲养两大立村产业,深入开展“党建致富链”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第二个满意工程是帮扶工程。该村两委班子成员每人联系2名贫困党员,明确帮扶责任,目前帮扶对象全部脱贫。第三个满意工程是环境治理工程。该村两委干部做表率,累计投资60多万元,为全村粉刷围墙1.1万平方米,硬化地面1.3万平方米,新建和维修围墙、边沟近2100米,维修路灯200盏。同时,该村聘用14名专职保洁员,改变了以往的环境“脏乱差”现象,进一步巩固了环境卫生整治成果。第四个满意工程是班子建设工程。该村两委班子设立“流动意见箱”,及时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改进工作。同时,该村在决策村里事务中,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共同参与、民主决策。
示范带动下,示范区按照“阵地建设标准化、功能设置多样化、日常管理制度化、活动开展经常化”的要求,深入开展“五好”创建。
苏家作乡切实发挥村党支部书记和大学生村干部贯彻落实“基层四项基础制度”的“执行人”、“宣传员”作用,建立了集村两委办公、矛盾纠纷调解化解等功能于一体的村级便民服务站,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贴心、便捷服务。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困,我有所帮;民有所求,我有所为;民有所盼,我有所办”。宁郭镇建立镇便民服务中心、村级便民服务站,拓展服务内容,创新服务形式,根据办事群众和办理事项的不同情况,采取了电话办、代理办、协助办等不同服务方式,群众纷纷点赞。
记者近日到李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采访,看到这里宛如一个“服务超市”,社保、计生、维权、就业、救助、调解等窗口排列有序。
“以‘五好’为主要内涵的‘基层四项基础制度’,让我们有章可循,真管用、真有效。”一位村干部这样说。
“五好”坚持不懈,变化释放能量
阳庙镇北西尚村在稳定上做文章,建章立制,对村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约束,如不准在住宅的公用面积上堆放杂物,公用通道必须保持畅通,相邻住户不能影响通风采光;在自家的田间地头栽树,不能影响别人,要与相邻地界保持5米远的距离;在给农作物施药时,特别是喷施除草剂一类药物时,要在无风时作业,以免伤害临近的农作物等。同时,坚持民主监督,选举成立村民监督委员会,凡是村内重大事情、重大支出,都要启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比如招标卖树、修排水沟、硬化街道等。村务按时公开,包括资金往来、村干部工资、生育证发放、宅基地审批等内容,既让群众明白,又还干部清白,还密切了干群关系。
文昌街道孙村党务、村务、财务实现“三个转变”,即从“随意性”向“规范性”转变、从干部“个人说了算”向“群众说了算”转变、群众从“配角”向“主角”转变。该村把“四议两公开”融入村级组织规范运行之中,并在村干部教育管理和村务、财务、党务公开的各个环节广泛应用,使各项工作在阳光下运行,坚决杜绝“把群众蒙在鼓里”的做法,让群众看得明白,从而得到了群众的广泛支持。今年有3个市级重点项目在该村建设,在解决群众关注度高的土地征占补偿问题上,该村严格民主科学决策程序,让群众明白赔付标准,并让群众对赔付标准执行方案说了算。目前,涉及该村的2000多米线路、16根特高压线杆的滨湖变电站高压线路工程、焦谭高压线路工程、焦作中水公司管网工程顺利实施。尤其在滨湖变电站高压线路工程建设中,由于群众理解、支持,施工方10天内完成8个坑基的挖填工作,保障了市级重点工程的顺利施工。
苏家作乡苏家作村不断创新民主管理载体。该村创新招投标方式,招标行为全部在群众监督下进行,杜绝了暗箱操作,消除了群众疑虑。前不久,该村打算卖1100棵树,评估标价76万元,通过前期公开招标信息,共引来11家单位,统一进行公开招投标,村两委干部、党员、群众代表、监委会成员30人参与监督,最后中标价达到85万元,为集体增资9万元。
一个个鲜活的事例表明:只有不断完善、认真落实以“五好”为主要内涵的“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夯实基层工作基础,积极探索乡村治理的好经验,才能更好地为基层群众服务,才能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经过大半年的探索实践,示范区“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已覆盖所有乡村,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着力完善基层民主科学决策制度方面,各村共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决策事项1000多项,解决了一大批关系基层发展和群众利益的难题;在着力完善基层矛盾调解化解制度方面,已建立村级矛盾调解化解工作室50多个,排查矛盾纠纷318起,化解率达99.3%,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难事不出区、矛盾不上交;在着力完善基层便民服务工作制度方面,以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为核心,打造了集党务、政务、社会事务于一体的区、乡、村三级便民服务平台,探索了电话办、集中办、现场办、代理办、协助办、介绍办、上门办等服务方式,真正把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变成了“零距离”;在着力完善基层党风政风监督检查制度方面,以促进党员干部廉政勤政为重点,在全区深入开展专项治理活动,进行有效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