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赵向东 王洪波
截至11月22日,经过日夜抢工、联合攻关、综合施策、严格调度,我市97.2%的老用户已用上暖气;受3处穿越铁路施工和山阳路(太行路—建设路段)主管网建设影响,其余老用户将于12月1日前用上暖气。届时,我市老用户将全部实现正常用暖。今年我市新建管网1305万平方米中,400万平方米已正常供热,其余的正按协议时间陆续供热。至此,我市集中供热覆盖率由20%提升至40%,供热主管网覆盖率由20%提高到78%,实现历史性突破。
这不同寻常的成绩,承载着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承载着市住建局以民心为重的巨大奉献,更承载着寰慧集团市绿源热力有限公司的辛勤付出。
城市供暖是关系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今年年初以来,我市从提升民生质量、防治大气污染、改善大气环境出发,提出了城区集中供热3年攻坚行动:今年的城区供热普及率由2014年的20%提升至40%,供热主管网覆盖率达到78%,3年内实现城区供热管网全覆盖。
面对这一艰巨工程,我市有关部门克服重重困难,置换改造78座换热站,重新敷设49条12公里连接管网;新开工23条道路共新建51公里供热管网,新增管网覆盖供热面积1305万平方米,其中新发展签约供热面积661万平方米、签约发展有供热意向用户面积644万平方米。
今年集中供热正式开始后,由于龙源路工程施工遇到问题未能及时完工,造成南水北调渠以南、群英河以西的人民路和丰收路两侧130多万平方米涉及20多个小区供热滞后。面对这一问题,我市高度重视,市领导每天深入一线督导指挥、现场办公。市住建局领导到施工一线包区驻地协调、统筹指挥。同时,市住建局派驻人员分包各个施工现场,督促施工单位采取外调技工和设备、分段作业、两班倒等方法,平均每天投入60多名管理人员和180名焊工、探伤、保温等技术人员,投入22辆挖掘机、21辆吊车、13辆铲车、44辆运土车、43台焊机等设备,把正常60天工期的施工量压缩到15天完成。鉴于供热初期管网运行不稳定,市住建部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严格把控各道工序,加大对管网运行的巡查力度,坚持全天24小时值守,确保管网运行安
全。
为把供暖这一民生工程做实、做到位,寰慧集团焦作市绿源热力有限公司上下协同联动、强化督导、加快进度、抢修故障。供热企业和施工单位倒排工期、夜以继日,力争让广大市民早日用上暖气。
为切实推进工程施工,市绿源热力公司从公司负责人、工程负责人到工程管理人员、工程施工人员,昼夜坚守在施工第一线督导、指挥、作战。
为确保工程进度,一线施工管理人员全力以赴、恪尽职守,全身心投入到工程施工管理当中。他们连续奋战几个昼夜,顾不上吃饭,饿了,就随便买点馒头、包子啃几口;顾不上休息,累了,就随地靠着管道打个盹儿;没有水喝,渴了,就到附近买瓶水救救急。随着天气转冷,夜间施工温度较低,加之近期雨水较多,雨天冰冷的雨滴打在脸上刺疼,雨水湿透了衣服,但为了施工,他们将之抛开于不顾。施工管理人员侯道林路过家门而不入;段志华带病站在冰冷的雨水中指挥施工人员作业;焦东路项目管理员刘彦强,连续奋战在施工第一线,几天几夜没合眼,最后晕倒在工作岗位上……
为早日让市民用上暖气,施工单位树立全市供暖一盘棋的思想,所有的施工人员不畏严寒和困苦,加班加点,吃住在工地,不计得失。在重重困难面前,大家团结一心,顽强奋战,保证施工有条不紊地进行。
“不畏艰难齐奋战,全力以赴为供暖。”这是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更是住建部门和此次工程所有参与者实际行动的真实写照。
11月20日深夜,天下着小雨,在龙源路供热管网建设工地,工人们搭起临时帐篷坚持施工。
本报记者 王正义 摄
11月20日,在焦东路与建设路交叉口,郑州铁路局月山工务段工作人员为供热管道穿越铁路作准备。
本报记者 王正义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