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今年孟州市电商产业发展,可谓风生水起,波澜壮阔。
今年6月18日,该市电商服务中心和首批25个村淘店开业运营。开业当天两个小时内订单金额突破百万元,全天订单金额突破181万元,刷新了当天全国农村淘宝单日交易额纪录。
7月8日至9日在浙江省桐庐县举办的“小县域、大生态”第二届中国县域电子商务峰会上,该市被授予“优秀示范县”称号。
8月29日至30日,该市与阿里巴巴集团联手成功举办了全国农村淘宝第二届“赶集惠”暨孟州市第一届电商节,该市获得全国农村淘宝“赶集惠示范县”称号。
10月29日,集“电商、互联网、O2O、传统营销”等商业模式于一体的知名电子商务平台V血拼网总部入驻孟州德众跨境电商产业园,开启该市“互联网+工业”的新时代。
11月3日至5日,全国电子商务高级研修班在孟州市举办,来自我省20多个县市的50多位处级领导干部参加了培训。
截至10月底,该市拥有各类电商企业450余家,从业人员达3万人,电子商务交易额累计110亿元,快递业务量增长40%,物流业务量增长30%。
孟州市委书记李英杰告诉记者:“电子商务就是市场,就是消费,就是调整经济和产品结构的原动力。孟州市紧紧抓住‘互联网+’为核心的电子商务发展机遇,推动新转型,带出产业链,成就新业态。”
村淘燎原,推动新转型
今年年初,时任孟州市市长的李英杰到该市羊剪绒加工基地南庄镇桑坡村调研时,一个大学生村干部小马说:“我做微商,春节前夕一天的收入就超过4000元钱。”
这句话引起了李英杰的浓厚兴趣,他在调研中发现,像小马这样的微商在桑坡村比比皆是。3年前,村民们把羊剪绒制品、雪地靴、汽车座套等放到网上去卖,竟然越卖越火。到2014年,该村通过淘宝、天猫等网上交易的商家有170余个,年销售额达1000余万元;从事微商的有3000多人,年交易额2亿多元,桑坡村被阿里巴巴集团认定为“河南省淘宝第一村”。
孟州市委、市政府敏锐地认识到:通过农村淘宝可以刺激消费,带动生产力的发展;可以帮助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回乡创业;能够打开“一网连全球”的局面;能够带动农民致富。
今年4月,得知阿里巴巴要在河南省招募农村淘宝项目合作县市的消息,李英杰亲自带队到阿里巴巴总部洽谈,双方于当月21日签订正式合作协议,该市成为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在河南的第一个试点县市。上农村淘宝项目,第一步是建平台。该市规划了“一区多园”电商产业区,占地100亩,重点发展以阿里巴巴为龙头的内贸电子商务。
第二步是招募合伙人。该市按照“自愿报名—专业笔试—上机操作—面试问答—岗前培训—创业企划”的流程,严格招募合伙人。当时合伙人线上报名1200人,参加考试1000人。第一批招募的25位合伙人由阿里巴巴进行培训。
6月18日,该市电商服务中心和首批25个村淘店开业运营。8月16日,该市第二批36个村淘店开业。目前,共计61个村淘店分布在该市大部分农村。
农村淘宝项目成功上马后,喜事蜂拥而至——
8月4日,阿里巴巴聚划算平台对农村淘宝开放端口并免费提供流量,全国有12个县市被选中,孟州市是河南省唯一入选县市。当天,美佳绿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糯玉米代表孟州农产品进行线上销售,取得了37个小时超5万笔订单的全国纪录,平均2.7秒一个订单,孟州市在全国12个农产品上行试点县市中,订单数名列第一。
8月29日至30日,孟州市与阿里巴巴集团联手成功举办了全国农村淘宝第二届“赶集惠”暨孟州市第一届电商节。此后,该市结合实际,把“赶集惠”延伸至乡镇,目前已分别在南庄、城伯两个乡镇成功开展,并将在11个乡镇办事处轮流举办。
村淘带动消费,拉动增长,已经成为孟州市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该市前三季度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2亿元,增幅超过10%,农村淘宝的贡献占了近四成。
电商小镇,带出产业链
目前,孟州市已经构建了“市级服务中心+电商小镇+村淘店”的三级平台体系。
市级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出台了一揽子扶持政策:对入驻电商小镇的企业和个人,房租及物业费“免2减2”(前2年全免后2年减半);免费铺设100M光纤,实现全区免费WiFi全覆盖;争取资金扶持等多种政策引导;为村淘店提供房租;出台了孟州市电子商务人才培训两年行动计划。
该市的电商小镇目前有3个:德众跨境电商小镇、梦云电商小镇、桑坡电商小镇,总占地6246亩,总投资76亿元。
德众跨境电商小镇占地3000亩,总投资43亿元,依托保税物流中心,分3期建设,重点发展跨境电商。建成后将吸引1000余家跨境电子商务、互联网信息服务、软件开发、物流仓储、金融服务等企业入驻,年交易额将达600亿元。
梦云电商小镇占地246亩,总投资3亿元,重点发展以阿里巴巴为龙头的农村淘宝和内贸电子商务。目前,梦云电商小镇已入驻该市以外电商企业52家、该市电商企业150家、专业摄影机构2家。
桑坡电商小镇占地3000亩,总投资30亿元,以桑坡村为依托,以羊剪绒特色制品销售为主导,辐射周边10多个村庄发展物流、餐饮、包装等三产服务业,现有网店700家、实体店390家、物流企业17家、电商服务企业4家,整个村的产销量比去年翻一番。
电商小镇促进传统企业成功转型。焦作隆丰皮草企业有限公司先后入驻阿里巴巴、天猫商城、亚马逊等电商平台,建立了一支50余人的专业化运营团队,零售业务量增加20%。河南掌柜食品有限公司实现了食品线上“微信+淘宝”快速转型,2015年“触网”后,销售额达到2亿元,猛增5倍。
电商小镇促进服务业异军突起。孟州愈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积极引导“80后”“90后”返乡大学生创业,围绕餐饮、娱乐、旅游、住宿等服务项目,于2014年3月注册了旗下第一个品牌“好梦团”,仅半年时间,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800万元,合作商户发展至500余家,在线注册人数超过6万人,日均访问量达3万人次,占孟州本地网购消费的80%以上。
电商小镇促进跨境电商取得新突破。该市财政付费50万元鼓励和支持首批25家企业开展跨境网上销售。“往来云商”在其运营平台上开设“孟州专区”,将企业产品根据外国客户需求,在国外用当地语言链接到销售平台,目前已经吸引欧美、亚非等160多位外国客户通过平台来询盘。“皇家御品”通过俄罗斯TIU平台已成交4000双羊毛拖鞋。此外,V血拼网、广州大罗塘农产品交易中心等众多国内电商也落户孟州。
电商小镇促进物流业发展。目前,孟州市已发展到近100家物流快递企业6000余辆货车,中通快递孟州分公司的综合业绩在河南省县级公司中位居第一。
“互联网+”,成就新业态
“互联网改变了家乡人的生活。”在郑州打拼多年的张少丽的一番话,道出了很多孟州人的心声。买日用品上村淘、聚餐旅游找“好梦团”、产品交易有微商和电商……一部手机搞定一切,一张网络连接城乡和世界,“互联网+”正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互联网+村淘”。该市在今年年底前将启动第三批农村淘宝项目合伙人招募及培训工作,今年的目标是成立100个村淘店,明年年底前将实现该市274个行政村全覆盖;不断探索完善农村淘宝运营新模式,在村淘店中建设一批标准化村级信息服务站,将农村书屋、科技便民服务点、党员教育服务站与村淘店相融合,发展城乡网络一体化,使群众不出村就能及时查询、办理有关事项;着力培养合伙人入党,让他们成为农村新经济的主力军和带头人。
“互联网+农业”。该市将探索和推广美佳绿食品公司“公司+基地+农户+生产=销售”的营销模式,主导农产品加工和线上销售,解决农产品销路问题;与阿里巴巴合作“聚土地”项目,依托生态资源和旅游优势,以订制私家生态农场为基点,发展休闲农业旅游,促进农业转型、产业升级;加快完善阿里巴巴特色中国孟州馆和农资下乡等涉农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扩大孟州农副产品和特色产品的网络销售,实现线下体验、线上交易。
“互联网+工业”。孟州市已在河南中原内配公司、隆丰公司、飞孟公司等50余家企业开展了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试点。该市规模以上企业有150余家建立了电子商务平台,其中隆丰公司从事电商人员已达160人,线上销售额占其零售业务的60%以上。
“互联网+交通”。作为河南省首批城乡客运一体化试点县市,该市按照“公交优先、城乡一体”的发展理念,通过财政补贴方式,建设大数据分析平台以及移动互联网电子调度系统,着力构建快捷的城乡交通体系,实现城乡居民“行有所乘”和“无缝衔接、方便换乘”的目标。目前,该市总价值2000余万元的58辆公交车已投入运营,基本实现城乡公共交通全覆盖。
“互联网+城市”。该市积极实施智慧城市建设,建成了覆盖城区的视频监控系统,实施了宽带提速、WiFi全覆盖、数字城管等工程,开通了网络便民服务平台,让群众从足不出户可以实现水、电、气缴费和网上订餐,充分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捷生活。
“互联网+城乡一体化”。该市依托互联网,以莫沟村为试点,按照“一修复三实现”即修复生态传统民居,实现城乡一体化、实现村民共同富裕、实现传统文化回归的思路,建设集宜居宜业、休闲旅游、生态观光于一体的“老家莫沟”特色小镇,实现城乡一体化,将基础设施、教育、公交、医疗、卫生、养老、自来水、天然气等城市公共服务向莫沟村延伸。
“互联网+智慧孟州”。进一步加强与中兴通讯公司的合作,建立大数据运营中心,积极探索“互联网+教育+医疗+平安+城市管理+服务业”,最终形成“互联网+智慧孟州”的产业新格局,把城市建设得更加宜居,把农村建设得更加生态,让城乡真正实现互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