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焦作日报》刊发的《古村落吹响“保护与活化”集结号》文章后,感慨很多。我老家在博爱县月山镇皂角树村。西晋时期,‘竹林七贤’经常在这里活动,村里有竹林七贤亭遗址碑、七贤磨等遗迹。大片的竹林,古老的民居都需要加强保护。”11月29日,市民张杰约记者前往皂角树村采访,感受这个传统村落浓厚的文化气息。
“小时候,我家四周都是茂密的竹林。一次,母亲从竹林中采来许多蘑菇炒了吃,那种香味到现在还记忆犹新。”在前往博爱的路上,张杰滔滔不绝地向记者介绍皂角树村的情况,“皂角树村过去叫七贤村、西吴村,村里住有近千户人家,村民大多数姓张,是明代名臣张昺的后裔,村里还有张昺祠,但是鲜有人了解。”
一进入皂角树村,眏入眼帘的是大片的竹林。地处豫西北太行山南麓、丹河东畔的博爱县,是我国黄河以北地区人工栽培竹林面积最大、品种资源最多的县域之一。这里竹林茂盛,风景秀丽,宛若江南,在我国北方地区极为罕见,素有“华北竹乡”“太行山下小江南”的美誉。
竹产业在该村的经济收入中占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博爱竹林出现了长势衰退、产量降低、面积减少等逆向演替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该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制定优惠政策,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我们家承包了10亩竹林,几年前,竹林里是一片杂草,现在竹林长势良好。”张杰说。在张杰家的竹林里,记者看到,因为近日的大雪,竹子多被压弯。
走在皂角树村的街道中,记者不时看到村民在加工竹器。“博爱竹器以‘清化竹器’驰名,博爱县月山镇、许良镇、磨头镇三个镇的30多个村庄都盛产竹器产品。皂角树村的竹帘、许良的竹架板、七方的躺椅、牛庄的扫帚等产品吸引着八方的客商,许良、冯竹园的竹木市场每天吞吐着大量的原竹,博爱县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竹产品和原竹集散地。”皂角树村委会主任张本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