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 秋
见习记者 翟倩倩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在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多个岗位上,活跃着一批秉持信念、履职尽责、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退休返聘法官,人们称其为“夕阳法官”。他们退而不休,依然尽其所能发挥余热,开展“传、帮、带”,严把裁判文书质量关,为推动法院开展日常工作贡献了力量。
“案多人少”“法官断层”一直是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中面临的突出问题。为有效缓解这一矛盾,该院返聘6名已退休的法官回院工作,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安排参与案卷质量评查、信访接待、庭前调解等工作。
这些退休法官常说,退休后总想用自己积累的法律知识和经验再为社会做些事,他们的人生价值不能因为退休而降低。
“‘夕阳法官’在审判岗位上工作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是法院宝贵的财富。他们发挥自身的政治优势、智力优势和经验优势在法院的各个岗位上发光发热,为推动法院顺利开展各项日常工作传递了强大正能量。”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李玉杰说。
时而低头沉思,时而奋笔疾书,时而互相交流……11月27日上午,走进该院审判管理办公室,两位头发花白的工作人员引起了记者注意。
原来,他们是刑一庭原副庭长张德水和执行局原副局长李德利。从去年开始,他们被返聘回院参与案卷评查工作,对案件审理程序、案件事实查明、案件法律适用和法律文书格式、卷宗装订等程序认真审查,严格把关,杜绝错误瑕疵文书“带病”出院。
“现在,每名返聘人员平均每天都要处理1到2个案件,这样的工作量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需要严谨认真、高度负责、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并且要不断更新法律知识。在这样的工作压力下,他们没有抱怨,只有担当。”该院审管办主任施文星说。
虽然卷宗堆积如山,但摆放井然有序。退休后就返聘到立案一庭工作的黄金荣主要负责民事上诉案件审查、案件申请司法救助、案件督促排期以及刑事案件审查、裁定等工作。由于工作量大、人手少,黄金荣经常主动加班,任劳任怨。
“黄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工作中,他经常给年轻人讲解办案心得,交流工作经验,让我们活学活用专业知识,帮我们拉近了书本与实践的距离。正是黄老师的言传身教,让我们受益匪浅。”审判员董艳伟说。
在法院的诸多工作中,信访接待是一项比较烦琐的工作,并且经常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在信访大厅工作的李鲁生,退休前是审判长,业务能力扎实,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在案件调解中把握精准、见解独到,当事人普遍非常信服。”立案二庭副庭长李军说。
在法院系统工作了40余年的党向成,退休之前是该院审监庭庭长,负责处理经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审查认为应当按审判监督程序审理的各类再审案件和抗诉的刑事、民事再审案件,庭审、协调经验十分丰富,退休后被返聘到立案大厅工作。今年8月份,在他受理的一起医疗纠纷案件中,双方当事人情绪异常激动,眼看就要在立案大厅动起手时,被党向成制止,并通过他耐心劝说使事件得到圆满解决。党向成说:“处理这类事件,就像大禹治水,要疏不要堵。每当案件顺利解决时,我就有莫大的满足感,自身的价值在工作中也得到了体现!”
“夕阳法官”在各自的岗位上“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为法院调处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继续发挥自己的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