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视觉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舌尖上的美食——沁阳白丸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2015年12月8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舌尖上的美食——沁阳白丸

作者:本报记者 杨 帆 本报通讯员 赵小旺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李小有(左)与老伴一起用热水将白丸汆熟。
  ⬆制作白丸需要的鸡脯肉、鸡蛋、山药、粉面等原料。
  ⬅用刀脊背将鸡脯肉剁成肉泥。
  ⬅用竹筷将去皮的山药削成糊状。
  ⬅将各种原料搅拌成柔滑劲道的软面。
  ➡将鸡蛋的蛋清与蛋黄分离。
  ⬆12月6日,李家白丸第四代传承人李小有展示刚刚出锅的白丸。
 
   

  沁阳白丸也称漂白丸,是古怀庆府地区极具地域特色的传统风味小吃。在沁阳,最早、最有名的当属李家白丸。李家白丸制作技艺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清光绪年间,河内县城内灯塔街的李振河借鉴本地常见的驴肉丸做法,以山药、鸡肉、鸡蛋为主要原料制作丸子,萌生了早期白丸的雏形。

  清末民初,李家白丸第二代传人李应堂将白丸制作工艺进行完善。在鸡蛋使用上只用鸡蛋清,在鸡肉使用上只选取鸡脯肉,将鸡蛋清和山药、鸡脯肉混合搅拌后,用接近沸点的水漂制成的丸子颜色呈白色,故曰白丸。之后,其白丸制作工艺越来越精细。1914年和1915年,李应堂先后在沁阳城府前街租赁两间门面房,挂起了“李家白丸”的招牌。从此,李家白丸作为沁阳白丸的代名词,成为当地城乡居民餐桌上的美食。

  经过120余年的传承和发展,目前,李家白丸已经是焦作地区知名的风味名吃。1998年,李家白丸获得焦作市第三届风味小吃比赛一等奖;2005年,李家白丸获得沁阳市首届神农文化节风味小吃大赛特等奖;2009年4月,李家白丸制作技艺被沁阳市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白丸是以鸡脯肉为主料,以鸡蛋清、山药、粉面等为辅料的地方小吃。制作时,需要先用刀脊背将鸡脯肉剁成肉泥,用竹筷将山药削成糊状,并将鸡蛋的蛋清和蛋黄分离。拌料时,先将鸡蛋清兑一定量的水,用筷子反复搅成泡沫状,在搅拌过程中依次放入鸡脯肉泥、山药糊、红薯粉等,再兑入精盐、料酒、猪油等调味料,通过充分搅拌使其成为柔滑劲道的软面。然后,将软面捏成的一个个小圆丸浸入90摄氏度左右的热水中,用温火徐徐加热,直至白丸全部漂浮水面,即可出锅。

  李家白丸第四代传承人李小有介绍,这样做出的白丸色泽嫩白,晶莹透亮,软硬适度,内柔发虚而富有弹性。无论是做白丸汤或烧白丸,口感筋脆,味道鲜美。

  (本栏图片均为本报记者杨帆摄)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