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日上午,阳光明媚,武陟县木城街道胜利街新建的文化广场上,40多名群众正跟着老师,和着音乐在练习广场舞。看着大家那么认真和热情,胜利街文化管理员程明利满心欢喜地说:“前不久,街里刚建成文化广场,正苦于没有教练,这不,听说县里开了‘农民文化超市’,我就试着在网上填写了需要广场舞培训的‘订单’,没想到县里很快就派来了老师,这‘文化超市’可真是方便!”
与程明利同样欢喜的,还有武陟县龙泉街道荆辛庄村文化中心负责人荆根顿。他说:“咱武陟的这个‘农民文化超市’,不仅免费,而且戏曲、歌舞、电影啥都有,我们可以根据喜好进行选择。前两天县剧团来俺村演的《陈平打朝》,就是我们在‘农民文化超市’上点的。”
兴奋之余,荆根顿还打开电脑进入“农民文化超市”网页进行了现场演示。只见网页上黄河文化背景的界面简洁大方,“超市”内项目一目了然,“我要看演出”“我要看电影”“我要看图书”“我们要培训”“我们邀专家”等5个栏目可随意选择,历史文化、公共文化、乡村文化、理论武装、文明创建5个版块内容丰富多彩。
记者点开“我要看演出”,里面有《五世请缨》《对花枪》《包青天》等20多个可以免费观看的戏曲曲目;“我们要培训”一栏有书法、戏曲、摄影、电脑、广场舞等各种内容。“如果想邀请县剧团进村演哪出戏,或者想找老师、专家来村里培训、教练舞蹈,只要找到你感兴趣的项目,在页面下方的报名表中提交需要的信息,我们后台的管理员会根据群众的需求及时作出安排并在预告栏里公布出来,相关的演出培训团体也会按照‘订单’要求进村服务。”陪同采访的武陟县文化局局长成东升介绍。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实施“农民文化超市”惠民工程,是我市全面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大举措。今年8月份以来,按照市委宣传部、市文化新闻广播出版局相关要求,武陟县在全县开始探索“农民文化超市”惠民工程建设,目的是通过整合各类文化资源,依靠科技手段,运用“互联网+”的理念,以“超市式”供应、“菜单化”点文化的方式方法,探索出为群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工作模式。
为更有利于增加基层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统筹利用资源,促进共建共享,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武陟县在县级设立了“农民文化超市”联络总站,在乡镇设立了“农民文化超市”联络服务站,在村级设立“农民文化超市”联络服务点,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农民文化超市”服务体系。该县还从各村老教师、老干部等“五老”人员中,选择出一批热爱文化事业、工作责任心强的同志,充实配备了各村文化管理员。
“‘农民文化超市’让群众由被动地接受到根据需求‘点’文化产品,极大地满足了群众的文化需求。几个月来,我们已有针对性地送戏93场,送文艺演出11场,开展书法、广场舞、实用技术培训6期,放电影百余场,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文化大餐’。”成东升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编制好‘文化套餐总菜单’、登记受理好群众‘文化订单’、开展好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配送,让更多、更丰富的文化内容与老百姓见面。”①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