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朱传胜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形势下行,一度沉寂的传销和变相传销活动呈现抬头之势,并蔓延至我市。一些不法分子以快速致富、高薪工作为诱饵,采用各种欺诈手段蒙骗群众、聚敛钱财,给人民群众的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严重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针对传销活动蔓延至我市的情况,市工商局防堵结合,多措并举,向传销再“亮剑”,有力地遏制了传销活动。
斩断伸向象牙塔的“黑手”
12月1日下午,在《禁止传销条例》实施10周年之际,由市政府打击传销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办的“抵制传销、净化校园、共创和谐”大学生万人签名活动在河南理工大学举行。该校一万余名在校大学生参加了这场声势浩大的签名活动。
近年来,传销组织极力向学校渗透,大学生被传销组织洗脑引诱而误入歧途参与传销活动的事件、案件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和生活秩序。
“大学生有知识,有强烈的创业激情,一些传销组织利用大学生涉世不深和急于求职就业的心理,打着职业介绍、招聘兼职等幌子,精心设计骗局,诱骗在校大学生和刚毕业的大学生加入传销组织。”市政府打击传销活动领导小组副组长、市工商局局长王志勇说,“有的大学生为此损失了钱财,有的中断了学业,有的失去了亲情,有的甚至付出了血的代价。”
为了阻止传销活动向校园蔓延,防止大学生误入传销陷阱,市工商局开展打击传销进校园活动,并与河南理工大学、焦作大学等大中专院校签订了防止传销进校园目标责任书。针对大学生的特点,市工商局还编发宣传材料,举办专题讲座,向广大学生揭示传销惯用手法,揭露传销的欺骗性和危害性,提醒大学生增强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据介绍,下一步,市工商局还将在我市各高校开展形式多样的抵制传销宣传活动,充分利用主题课堂、校报校刊、校园网络、微博微信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宣传国家禁止传销的政策法规,积极营造“校园拒绝传销、师生远离传销”的氛围,优化育人环境。
由“清查驱赶”转变为“刑事打击”
据统计,今年年初以来,我市共查处传销案件6起,其中网络传销案件2起;捣毁窝点9个,逮捕12人,刑事拘留1人,取保候审6人。从这些数据不难看出,今年我市打击传销工作的重点由过去的“清查驱赶”转变为以“刑事打击”为主。
当前,传销手段呈现多样化,而且方式越来越隐蔽,其中互联网传销日益增多也是较为突出的特点。网络传销目前都打着电子商务的名义,利用虚拟店铺或产品,靠发展下线、缴纳会费,传销犯罪主体由定向的拉人头向不定向的网络拉人头转变。
为加大对传销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我市完善了两个互动机制,一个是工商“12315”与公安“110”建立打击传销互动机制,在受理举报、交流信息、案件移交等方面进行互动,做到发现及时,打击准确;一个是工商所与派出所建立互动机制,强化协作,发现线索,对管辖区域开展联合巡查。工商、公安机关按照统一部署,抽调业务骨干组成打击传销执法队伍,掀起打击传销行动高潮。
此外,我市还综合运用各种法律手段,在抓团伙、破大案上下功夫,对达到追诉标准的组织者、领导者,依法适用“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予以严惩;对在传销活动中诈骗钱财、限制人身自由,甚至暴力抗法、围攻执法人员、破坏社会稳定的犯罪分子依法严厉打击。
建立健全打击传销长效机制
为了彻底铲除传销活动生存的土壤,在市工商局的大力推动下,我市逐步建立健全了一套“打、防、管、控”的长效工作机制。
打击传销工作列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范畴。今年年初以来,在市工商局的推动下,我市制定下发了2015年度打击传销工作要点、焦作市防范和打击传销目标考核管理办法,将打击传销工作列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范畴。这意味着各级政府作为打击传销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从市政府到社区居委会、村民委员会,层层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强化属地管理原则,落实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确保打击传销工作落到实处。
建立健全打击传销工作联席会议工作制度。近年来,我市先后组织召开了各成员单位参加的全市打击传销工作联席会议,就部门协作、舆论宣传、社区创建、案件办理等内容进行专题研究部署。与此同时,我市还建立健全了联席会议制度、工作报告制度、信息沟通制度、协作配合制度、督查督办及责任追究制度等一系列打击传销工作制度。在市打击传销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一组织协调下,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靠前指挥,确保了打击传销工作自始至终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进行。
推进创建“无传销城市”“无传销社区”活动。通过在社区推行“五个一工作模式”,即派发一张联系卡、建立一个信息台、发放一封公开信、签订一份责任书、构建一个监管网来调动群众、基层组织的积极性,进行群防群治,有效挤压和清除了传销赖以生存的空间和条件。
加大出租屋、暂住人口的管理力度。加大对城中村、老居民区、城市近郊等传销活动易发、高发区域排查治理力度,反复清查,不留死角。进一步完善出租房屋和暂住人口管理机制,建立了出租房屋和暂住人口监管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对已租和待租的出租屋,逐户开展地毯式排查,以房管人,做到“五个清“,即地点清、房主清、人数清、籍贯清、职业清。严格要求出租屋业主增强责任意识,不得向传销组织或传销人员提供培训、讲课、居住、聚集等活动场所,全面挤压传销生存空间。
开展流出传销人员身份核查工作。全市工商、公安等部门与街道、社区密切配合,对国家工商总局“打击传销规范直销信息系统”公布的各地工商部门查处的共计15名焦作籍外出传销人员进行了身份核查、登记造册,重点掌握其姓名、身份证号、户籍地及家庭成员等情况。通过实地核查、电话访谈、走访家庭成员等方式,了解传销人员思想状态,宣传传销的危害性,做好传销人员亲属及附近居民的思想教育工作,引导其远离传销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