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许伟涛 通讯员周淑芳)通过管理创新降本增效的空间有多大?中铝中州铝业有限公司通过开展提高国内矿用矿效率运营转型项目,第三季度国内矿用矿成本降低13%,矿耗降低7%,用矿矿石成本第三季度较第一季度降低92元,占完全成本降低份额的46.46%,项目收益达1000万元以上。
10月25日,中铝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葛红林莅临中州铝业调研。中州铝业提高用国内矿用矿效率运营转型项目组组长宋江红汇报了分级供矿的整体情况:“以前是我们跟着矿老板组织生产,现在矿老板跟着我们生产组织,用供货商的脑袋和双手更多地为我们服务,从而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葛红林连声称赞:“这个机会点抓得好,经验可以在全公司推广,也可以在配煤掺烧中借鉴。”
矿耗是冶金级氧化铝生产过程中的主要消耗大户,用矿成本几乎占据了氧化铝生产成本的半壁江山。今年第一季度,中州铝业在拜耳法系统氧化铝回收率因选矿过程损失而出现降低、用矿整体结构较之前有所改变的前提下,及时成立了由副总经理张元坤为领导小组组长,第二氧化铝厂副厂长宋江红为项目组组长,跨板块、跨部门、跨专业人员组成的提高国内矿用矿效率运营转型项目组。
项目组成立之初,便确定了用矿效率的最终目标:建立完善供矿用矿秩序;技术层面上,解决用矿效率提高的问题;战略层面上,对中州铝业未来用矿及生产工艺提出建设性的框架思路。为此,项目组通过对全流程的诊断分析,在建立大数据库的基础上,共发现5个方面的机会点,制定了35项改善措施,重新梳理改变了目前该公司三种类别用矿的骨干组成并清晰建立了分级用矿的概念。
通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行,中州铝业分级供矿实现了阶段性目标:供矿经济性优势明显,总量得到保证,源头分流控制;堆存配矿管理有序,确保了进入堆场矿石可选性的操作及协调标准;浮选工艺得到全面优化,PH值在最合适范围控制并实施;药剂在不同浮选加药点量的分配实验研究找到新突破,在相同药剂用量的前提下,扫选药剂用量的提高对尾矿指标的优化有明显的推动作用;跨部门协调机制建立,功能重新归属,各类别用矿品位处于最适宜区间,建立起了用矿流程预先甄别、矿石性质三级把关制度,形成了从出矿原产地取样排查、进入矿场验证、按原矿性能分别分类堆存,到最后确认、选择使用的闭环管理。其中,浮选过程指标与第一季度相比,4~9月份尾矿指标、精矿产率、选矿氧化铝回收率优化明显;国内矿用矿成本、矿耗在第二、第三季度呈明显下降趋势,其综合用矿成本及完全成本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