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提高教学质量,才能管住“手机控”
治 霾
“气质游戏”看中的是气质还是红包?
“起床红包”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5年12月11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提高教学质量,才能管住“手机控”
□罗建华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在遍地都是“手机控”的当下,为让学生认真听课,很多学校都采取了“管制”手机的办法。日前,吉林大学一位教授在他的课堂上实施了一项与众不同的“独门规定”——将上课玩手机者视为缺课。该教授说:“课堂时间本身就有限,大家上课玩手机浪费时间,无法保证学习质量,还十分影响师生在课堂上的交流互动。”有学生表示,这位老师在课堂上并没有要求得十分苛刻,查资料时允许学生使用手机;能理解老师的决定,其实他是在鼓励学生认真上课。

  (据《新文化报》)

  面对学生上课玩手机的行为,教师出于自身职责和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将上课玩手机者视为缺课,其初衷和目的是好的,完全是为了学生的成长。

  但一个好的行为,既要有好的动机,也应有好的效果。很显然,仅靠简单的惩罚或许可以让学生玩手机时心存顾虑,有所收敛,但由于这种收敛并非出于自觉、自愿,而是被迫而为,在这种情形下,即便学生在课堂上不玩手机了,也只是人在心不在,照样无益于学习质量的提高。所以,这位教授的“独门规定”或许可以治标,让学生不敢在课堂上玩手机,但并不能治本,无法保证学生用心听课。

  我们都知道,一心不能二用。上课玩手机的危害和后果是显而易见的。上课玩手机,不仅直接导致学生听课分心走神,影响学习质量,而且这种行为对授课老师也是一种不尊,破坏了课堂秩序,对其他同学也是一种误导和干扰。对于这些危害和后果,许多学生并不是不明白,可现实中学生为何明知故犯呢?

  一方面,是大学生本身的自控能力还不强,难以抵挡互联网内容的诱惑;另一方面,是老师的授课内容单调乏味、缺乏吸引力。其实,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有上进心和成才欲,都渴望能够在课堂上学到更多的知识。不难想象,即便学生的自控能力再强,如果老师讲的课程内容单调乏味、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又如何能聚精会神、一心一意听课呢?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位教授解决好授课内容单调乏味、吸引力不足的问题,远比强硬地禁止学生上课玩手机更重要。

  因此,面对学生上课玩手机的普遍问题,高校老师既要眼睛向外,看到学生本身的问题,同时也要眼睛向内,审视自我,反思检讨,补齐教学质量方面的短板,通过广泛发扬民主、征询学生意见的方法,练好教学内功、提高教学能力,使授课内容更具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配合教育引导,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帮助学生克服“手机依赖症”。

  这既是解决学生上课玩手机问题的客观要求,也是老师本该具备的专业素质。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