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新业态带来的产业结构转型,被学者和专家称为“最典型转型”。尽管当前从全国层面或从我市的微观角度来看,新业态在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大,但展现了强劲的发展活力,新业态已成为地方和企业新一轮转型发展的“金钥匙”。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培育和发展新业态这把“金钥匙”对于焦作而言,可谓一举多效:其一,大力发展新业态是稳增长、保态势的需要。当前,在产能过剩和节能减排的双重约束下,我市由传统产业唱主角的工业经济增长面临诸多挑战,特别是在当前国内深层次矛盾叠加影响加深、经济运行面临较大下行压力的形势下,倒逼传统产业加速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力争让重工业变得“轻”一些,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已成为加速推动服务型制造业发展和化解过剩产能的重要途径。
其二,大力发展新业态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增长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只有摒弃过去那种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粗放、外延式增长道路,走创新、集约、内涵式的增长道路,才能有效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培育新业态,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
其三,新业态是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支点。目前,全国产业融合的趋势处于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的过程中。因此,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中,应加速推动服务型制造业发展,实现由过去提供单一产品向提供一体化产品服务组合转变。在跨界融合发展理念的引领下,新业态不仅能为区域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也能为经济发展创造新的消费增长点。
任何一个新事物的出现与成长都需要一个过程,培育和发展新业态也不能一蹴而就。全市有关部门和企业要抓住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借鉴国内外新业态发展的成功经验,积极研究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充分发掘产业资源新优势,为不断培育壮大新业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外力支持。
培育和发展新业态关键在于“培土施肥”,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各有关部门应加快下放和取消更多行政审批权限,将资源配置的决定权交给市场,让企业和市场自主决定产业发展方向;要加快制定和完善信贷政策、监管政策、行业准入标准,为新业态的发展创造更好的配套条件。
培育和发展新业态重点在于顶层设计,树立大产业的发展理念。在学科交叉融合加速、新兴科技不断涌现、前沿领域逐步延伸的今天,培育壮大新业态必须树立大产业、复合产业的发展理念,推动产业之间尤其是高新技术与新业态新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全新的、综合性的产业形态格局,进而带动整个产业的全面发展。比如我市太极文化产业与创意产业、旅游产业融合,衍生出文化生态旅游、太极演艺娱乐等产业形态。
培育和发展新业态抓手在于政策引导,形成多方推动的发展合力。培育壮大市场需求层次高、竞争力强的新业态,需充分挖掘区域产业资源的特色和优势,充分利用国家支持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在投融资体系建设、人才引进培育机制和创新行业准入制度等方面,出台扶持新业态的相关政策措施,把新业态发展支持资金切实纳入各地的年度计划,重点向具有发展潜力和市场需求的企业提供补助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