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为发展凝聚强大正能量
文明焦作建设
中共中央关于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 党校工作的意见
全力以赴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凝聚正能量 健步踏征程
今日看点
星通北斗智慧物流项目 合作签约暨平台启动仪式举行
整治“老赖”手不软
徐衣显到沁阳孟州调研
 
焦作日报 | 焦作晚报 | 焦作网 | 焦作论坛
上一期 版面导航    
下一篇4 2015年12月14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发展凝聚强大正能量

作者:本报记者 董柏生 孙 军
移动手机用户:发送短信 jzsjb 到 10658300 即可订阅《河南手机报焦作版》,3元/月。不收GPRS流量费。
登录 焦作网t.sina.com.cn/jzwww焦作手机报t.sina.com.cn/jzsjb) 官方微博参与互动
版权声明: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等。
联系电话:0391-8797395
分享到:
 
   

  这是两个温暖人心的故事:

  武陟县豫剧团排练的以孝顺老人为主题的豫剧《花喜鹊》在某地上演,而立之年的谢某观看后大为触动,当晚回家就给有多年积怨的母亲承认错误,洗脚感恩。第二天,年过七旬的老母亲拉着儿子去感谢演员。一个剧目,一次演出,改变了一个人的处世态度,教育了一批人。

  “身边的榜样”、河南能源焦煤集团九里山矿节约能手刘金玉的事迹经媒体宣传后,在我市以及全国煤炭行业引起强烈反响,一个“学习刘金玉,勤俭办企业,携手渡难关”的活动在中原矿区蓬勃展开。刘金玉以自己的身体力行和默默付出,影响并带动着越来越多的普通员工发扬优良传统,他的精神为企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这是一组振奋人心的数据:

  从今年开始,市政府每年购买市级专业文艺院团“舞台艺术送基层”公益演出场次由200场次增加到300场次,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市属新闻媒体每周都要推出一期《身边的榜样》专栏,对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先进事迹进行集中宣传报道。5年来,我市已面向社会公开征集10批“身边的榜样”先进典型数据库备选人选,涉及70余家单位,共460余人。《身边的榜样》专栏集中宣传了240余个先进人物和先进集体,其中,28人入选“中国好人榜”,4人被评为“河南省道德模范”,在全社会营造了“学习好人、宣传好人、推荐好人、争做好人”的良好氛围。

  无论是精编的文艺作品,还是选树的“身边的榜样”,都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代表,都在讲述着焦作好故事、传递着焦作好声音、树立着焦作好形象,都在为焦作的转型发展凝聚着正能量。

  以文化凝聚正能量,推动转型发展,一直是市委、市政府“两手抓”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我市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稳步推进文明焦作建设,组织开展了“践行价值观、文明我先行”主题系列活动,使文明服务、文明执法、文明经营、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的“六文明”要求融入社会管理和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之中;组织开展了“践行价值观、岗位学雷锋”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立足本职岗位、爱岗敬业奉献;组织开展了“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争做美丽焦作人”活动、“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大力传播文明风尚,推动全市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社会文明水准的提升。

  尤其从2010年7月份以来,我市积极开展“身边的榜样”“公仆情怀”“榜样的力量”“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等典型宣传活动,建立先进典型数据库,在市属新闻媒体重要版面、黄金时段统一开设专栏,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按照因时、因需、因急的原则,每周集中宣传一个身边先进典型,实现了典型宣传常态化。为进一步深化“身边的榜样”典型宣传,营造学习典型、争当典型、关爱典型的浓厚氛围,市委宣传部组织编写了《身边的榜样》丛书,举办了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王在富同志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和“百位共产党人百篇小传”巡回朗诵会,扎实开展了“百名好人进道德讲堂”活动,开展了为“身边的榜样”义写春联、义务体检以及慈善救助等系列关爱活动,宣传了榜样,弘扬了正气,营造了踏实勤勉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以新闻宣传的形式,讲述焦作好故事,传播焦作好声音,展示焦作好形象,集聚发展正能量,也是文化焦作建设的一大亮点。近年来,我市各新闻媒体在集中宣传好党的十八大以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的同时,以推进经济转型示范市和美丽焦作建设为己任,围绕“凝心聚力,转型攻坚,争创一流,绿色发展”的总要求,先后开设《人民在心中 转型我先行》《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科学发展 精彩怀川》《稳增长 保态势 抓落实》等专栏,对我市以十大建设为抓手、推动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取得的成效进行专题报道,鼓舞了全市干部群众的士气。同时,我市各级干部凝心聚力抓转型发展的事迹也频频引起省级乃至中央媒体的关注,《主动转 持续转 深入转 焦作唱好转型三部曲》《焦作:煤炭城市的华丽转身》《治山 治水 治吏 焦作:绿色升级环境开路》《山青水绿人心齐 焦作:环境“亮”了一座城》等稿件在人民日报重要版面刊发,为全国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提供了借鉴;《秸秆:变废为宝破困局》在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播出,《无死角查“病根” 下基层保发展》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播出,展现了焦作干部创新实践、务实发展的精神风貌。

  文化市场是否繁荣,体现一个地方的软实力。5年来,我市逐步增加对文化事业建设发展的资金投入,完善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比较完备的文化设施、较有影响的文化精品、繁荣有序的文化市场、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生活、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环境,为经济转型示范市和美丽焦作建设增光添彩。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目前,全市有公共图书馆7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1个,博物馆、纪念馆9个,乡镇综合文化站58个,社区文化活动室389个,农村文化中心1826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1847个,农家书屋1992个,基本实现了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沁阳市、孟州市、修武县、解放区被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单位,武陟县、温县、山阳区被命名为全省文化先进单位,解放区正在积极创建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

  各项文化惠民工程丰富多彩。每年元旦、春节、国庆节等重大节日,全市都要组织举办“欢乐中原”“百城万场”等各种类型的广场文化活动200余场次。每年组织实施省级“舞台艺术送农民”活动60多场次。从今年开始,市政府每年购买市级专业文艺院团“舞台艺术送基层”公益演出场次由200场次增加到300场次,极大地丰富了基层群众的文化生活。全市文化部门积极组织群艺馆、文化馆、文化站、文化中心等覆盖城乡的群众文化机构,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

  为更好地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进一步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我市结合实际,创新农村文化中心建设工作,创新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在广大农村实施“农民文化超市”惠民工程的工作思路。“农民文化超市”以基层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为导向,以基层文化阵地为平台,优化整合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资源,采用“超市式”供应的方式,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文化产品和服务。这一创新,极大地方便了农民群众通过文化服务菜单功能“选文化”“淘文化”,实现了文化服务与农民群众文化需求的直接对接。

  艺术精品亮点纷呈。近年来,全市文艺创作人员深入开展“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活动,创作了一大批反映时代精神、地方特色和社会生活,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艺术精品。其中,创作不同风格、题材的剧本50余部,创作小戏、小品、曲艺类作品100多个,获得国家级、省级比赛奖项数十个。市艺术研究所所长胡红兵担任总编剧的《快乐星球》获得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和全国“五个一工程”优秀电视剧奖,副所长杨林也获得中国戏剧奖·曹禺作品奖、文华大奖、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省戏剧大赛文华奖和文华剧作奖等。特别是杨林的作品吕剧《百姓书记》和话剧《红旗渠》,在2013年第十届全国艺术节上双双获得文华大奖。我市剧作家范光创作的电视剧《好人谢延信》获得河南省第九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

  “十二五”期间,我市以项目建设为抓手,陆续投入80多亿元,积极推进云台山园区、青天河(月山寺)园区、神农山园区、太极拳园区、黄河(嘉应观)园区、圆融寺园区、妙乐寺园区、韩愈园区、影视园区、北部沿山园区十大文化旅游园区建设。这十大文化旅游园区的建设,不仅是我市全面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也为加快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焦作是太极拳的发源地,博大精深的太极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集健身、养生于一体的太极拳把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凝聚到了一起。2013年,我市组织开展太极拳进学校、进社区、进乡镇、进企业、进机关、进军营“六进”活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不仅有力促进了太极拳的推广普及,也展示了全市干部群众良好的精神风貌。尤其是今年10月份数万人同练太极拳的震撼场面,向全世界展示了我市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办节会、凝心聚力搞建设的精气神。

  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用事业的发展凝聚人。我们欣喜地看到,这几年,全市干部群众按照“凝心聚力、转型攻坚、争创一流、绿色发展”的总要求,以典型为榜样,以目标为动力,埋头苦干实干,致力转型发展,以十大建设为标志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市文化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会有更多的优秀作品、更多的先进典型、更丰富的文化活动,凝聚起更大的正能量,激励368万焦作人民在转型发展征程中奋勇前行!

  标题书法 田立杰

 
下一篇4  
 
   
   
   

焦作日报社数字报刊  地址:焦作市人民路890号 报业·国贸大厦  焦作日报社主办  邮编:454002  电话:0391-8797395
豫ICP备14012713号
所有内容为焦作日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焦作日报客户端
焦作日报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微信公众号
焦作网二维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