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虽已是寒冬,但当笔者走进山阳区冯河中心学校时,依然感到一股股暖意扑面而来。该校乡村少年宫的陶艺馆内,10多个孩子正在老师的指导下,精心地制作自己的陶艺作品,作品尽管略显稚嫩,但孩子们仍然兴致勃勃;一墙之隔的小提琴教室内,《茉莉花》的曲调悠扬,孩子们演奏得有板有眼……
“少年宫现在已成为孩子们的精神殿堂。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利用现有的师资力量、教学场地等资源,努力将乡村少年宫打造成农村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阵地,让更多的孩子受益。”该校负责人说。据了解,冯河中心学校乡村少年宫,是依托冯河学校现有的学校场所,利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的20万元,对室内、室外活动场所进行装饰和修缮后建设完成的。而该乡村少年宫正是山阳区近年来积极筹措资金、推进乡村少年宫建设的一个缩影。
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近年来,该区把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作为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突破口,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因势利导、科学规划,根据实际情况,将乡村学校少年宫设在硬件设施完善和学生较多的冯河中心学校、市第26中学等学校。同时,该区文明办向上级积极筹措资金,先后利用中央、省彩票公益金100余万元,对这些学校的教学用房和闲置校舍进行改造,推动了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规范有序进行,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农村孩子课外教育管理的“真空”,推动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为促进农村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受到了教师、学生和家长的热烈欢迎,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赞誉。
有了活动阵地,还需要根据各自的特色持续开展寓教于乐的主题教育活动。为此,该区文明办、教育局等部门通过认真调研,集思广益,在抓好教师辅导员队伍和志愿者服务队伍培训的同时,根据各学校的特色,明确了乡村少年宫的成长方向。比如,冯河中心学校当地有制陶的传统,该校将制陶作为少年宫的主要特色;市第26中学成立了蒲公英合唱团,经常组织学员开展以合唱为主的多种学习活动,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声乐演唱技巧和音乐素养。该合唱团还多次参加市、区比赛,获得了较好的成绩。而富康路学校在少年宫项目设置上,将手工制作、舞蹈、棋艺等作为“主打”,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和实践能力。
乡村少年宫成了孩子们的精神殿堂,突出以德育人更是题中之意。据该区文明办一位负责人介绍,各校还以乡村学校少年宫为依托,广泛宣传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内容,深入开展“争做文明使者、争做美德少年”“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童心向党歌咏比赛、“向国旗敬礼签名寄语”等道德教育实践活动,让孩子们的心灵得到了进一步净化。
(樊树林 余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