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您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思考与评价,请把想说的话、想表达的观点发给我们,本报将择优刊发读者来论,共同碰撞思想的火花。来稿信箱:jzrbsp@163.com。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第一次全国政府网站普查情况的通报》,公布全国政府网站普查结果。1.6万余家政府网站因存在信息更新不及时、内容发布不准确、咨询信件长期不回复、服务不实用等严重问题被关停或上移,1592家网站正在整改。 (12月15日新华网)
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时代,政府网站、官方微博已经成了民众了解公共信息、表达诉求的重要渠道,但一些政府网站、官方微博以弄虚作假与“沉睡”的姿态忽悠民意,实际上降低了政府网站应该发挥的效能,降低了政府网站的公信力。长此以往,民众通过官网反映问题的热情也会大大降低,这不仅浪费政府公共资源,更有损政府诚信形象,进而让民众对其背后的政府部门失望。
政府网站、官方微博毕竟不是充当门面的道具,国务院办公厅普查全国政府网站,督促政府网站完善信息,关停或上移一批存在严重问题的政府网站,其积极意义自不待言,各地各部门尽快完善官网信息无疑十分必要。
政府网站信息更新不及时、内容发布不准确、咨询信件长期不回复、服务不实用,甚至出现“神回复”,这实际上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相关工作人员缺乏责任心、工作效率不高,相关领导认识不到位,对政府网站的建设不热心等问题。事实上,如果工作人员多一分责任心,领导真正关心官网、官方微博的建设,政府网站、官方微博也不会沦为“僵尸”门面,成为摆设。
进一步说,政府网站不仅要安排工作人员及时发布真实有效的公共信息,实现职能部门与民意良性互动,还要帮助民众解决反映的实际问题。如果政府网站只发布信息,但是迟迟不解决问题,也是对民意不负责任的态度。
政府既然开通了政府网站、官方微博,就应该及时更新信息、回复民意,让网站当好民众与政府的连心桥,并对如何用好政府网站、官方微博作出完善安排,并建立相应的监督问责机制,对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形同虚设、敷衍民意的情况进行问责。
对于全国政府网站普查情况中暴露的问题,不仅要督促网站整改,还要对相关责任人追责。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提高公仆们的服务意识与危机意识,提高政府网站、官方微博的工作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