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 非
她是马村区工人村小学语文教师,2008年与新教育邂逅,从此爱上了新教育。在这条道路上,她精心开发了一个个新教育课程,带领着孩子们开启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生活。
课本剧课程
每学期,李娟都会从语文课本上选出文章,改编成剧本,让孩子们进行课本剧表演。
在编排课本剧《雪孩子》时,剧本中多处出现了舞蹈,舞蹈对她这个“门外汉”来说是个巨大的挑战。于是,李娟请专业老师帮忙排练。她现学现教,不仅要记住动作,还要记住小演员的顺序、位置。功夫不负有心人,孩子们很快入戏了,沉稳的兔妈妈、会撒娇的小兔子、动作表情都到位的雪孩子、活泼可爱的松鼠、像小仙女似的雪花,还有敬业的火娃娃,每个孩子的表演都可圈可点,这个课本剧在学校的“读书节”活动中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
李娟用一个个课本剧挖掘着孩子们身上蕴藏的潜能,引领着孩子们快乐成长。
电影课程
在一次外出培训时,李娟看到了电影课程后就喜欢上了它。于是,她将课文、共读的书籍和电影结合在一起。
在学习《浅水洼里的小鱼》前,李娟让孩子们课前观看了《海底总动员》的电影片段,充分感受鱼儿在海里生活的快乐;第二个电影片断是观看浅水洼里的小鱼挣扎的情景,让孩子们萌生了去救救小鱼的强烈情感。应该说这是一节体现“影视与文本对接”的好课。边看电影边上课,孩子们特别快乐!
因为电影课程,孩子们有了不同的收获,经典影片滋润了孩子们的心灵。
种植课程
春天来了,李娟班的种植课程便开始了,孩子们选择一种喜欢的植物进行种植。种子发芽后,孩子们会跑过来告诉她:“老师,我的种子发芽了!”
她在校园一角开辟了种植基地。在这个种植基地里,她带领孩子们开垦荒地,播种施肥,浇水拔草,让孩子们见证了生命的神奇与活力。
国学经典课程
一日之计在于晨。每天早上,她带着孩子们饱饮中国古典诗韵的琼浆玉液,从一年级到三年级,诵读了《小学生必背古诗七十首》《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论语》《增广贤文》等。
开学时,她把国学《千字文》作为一项重要的晨诵内容,并联系生活实际,在孩子们充分理解文本的过程中,把国学的思想转化为学生的行为,把国学精神根植在孩子们的生命里。
用心研发新教育课程,润泽学生生命,是她不断努力的动力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