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省教育厅透露,广东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食品安全促进膳食营养均衡工作的通知》,引导学校食堂合理安排膳食。通知提出,加强对学校小卖部和学校食堂供应品种的管理,引导校园商品店不销售、学生不饮用碳酸饮料等无益身心健康的饮品,保护和增进青少年身体健康。
碳酸饮料进“黑名单”的消息一出,立即引发社会热议。有人支持,因为“孩子自制力差”,学校这样做可以很好地管制学生,以免学生受到碳酸饮料给身体带来的危害;也有人质疑,连学生吃什么、喝什么都管,学校是不是管得太宽了?那么,校方究竟该不该禁止碳酸饮料进入校园?一纸禁令能管住孩子的嘴吗?
放眼当下,商场中的饮料可谓五花八门,各种饮料宣传广告不绝于耳、铺天盖地,一个比一个宣传得好。各种碳酸类饮料都是让青少年爱不释手的饮料,这些饮料无论是口味还是颜色,对青少年来讲都具有很强的诱惑力。
但大量研究资料表明,经常饮用碳酸类饮料会对青少年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据《美国公共卫生杂志》报道,常饮碳酸饮料会加剧身体老化程度,危害堪比吸烟。另外,研究表明,青少年长期喝碳酸饮料极易患肥胖症,容易导致钙的流失,引发骨质疏松,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等。
碳酸饮料的危害不必多言,学校的初衷也清晰明了,但笔者想说的是,首先,“法无授权不可为”。虽然碳酸饮料的害处诸多,但只要在售碳酸饮料的各项参数符合行业标准和《食品安全法》的规定,相关部门就有义务保护其正常的销售、流通。因此,尽管学校维护青少年健康的初心可鉴,但毕竟没有法律依据做后盾。
其次,通知只是规定禁止在校园内销售,倘若学生在校园外饮用又该如何?如果在校园内校方严加管控,让学生们产生了逆反心理,出了校门大肆饮用,这样的通知就起不到任何作用了。
再有,对于碳酸饮料的危害,不能单靠校方独立管控,应该多管齐下,家长和社会共同参与,一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饮食观,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通过宣传和实例让学生们从内心认识到碳酸饮料的危害,从而能够自觉拒饮,这样岂不是更好?